闻道胶山寺,幽深过惠山。
僧房穿窈窕,石溜落孱颜。
地僻车马绝,山空松桂环。
钟声清霭外,刹影白云间。
旅泊君得计,飘流吾念还。
时危暂安适,景胜且跻攀。
耿耿寸心赤,萧萧双鬓斑。
抢攘悯瓯越,寂寞堕荆蛮。
风月三千首,轩裳五两纶。
戎车伤浩荡,彩服羡斑斓。
天地旌麾满,江湖鸥鹭闲。
何时共樽酒,世路正多艰。
【注释】:
闻翁士特携家居其间赋诗见意
闻:听说,得知。
胶山兰若幽胜予寓梁溪久而未之到(兰若:佛教语,指僧舍)闻翁士特携家居其间赋诗见意:听说你带着家眷住在胶山的兰若寺,那地方幽静美好,我长久以来还没有去过。
闻道胶山寺,幽深过惠山:听说胶山寺,比惠山还要幽静。
僧房穿窈窕(yǎo tiǎo):穿过曲折蜿蜒的小径进入僧房。
石溜落孱颜:从石头上流下的泉水落在瘦削的岩石上。
地僻车马绝:因为这里偏僻,所以车马都断绝了。
山空松桂环:山里没有车马,只有松树和桂树环绕周围。
钟声清霭外(xiāo),刹影白云间:钟声在清雾之外回荡,寺庙的影子映照在白云之间。
旅泊君得计:旅途中寄居在这里,你有个安身的地方。
飘流吾念还:漂泊在外的我,思念着家乡。
时危暂安适:国家有难的时候,暂时能够安心。
景胜且跻攀(jiē pān):美景胜地,暂且攀登观赏。
耿耿寸心赤(chén chén):忠诚的心像红心一样火热。
萧萧双鬓斑:形容年岁已高,双鬓斑白。
抢攘悯瓯越,寂寞堕荆蛮(lòng màn):因战乱而流离失所,感到悲伤;也比喻处境孤单。
风月三千首(shǒu):即“风花雪月”,泛指美好的景色或事物。
轩裳五两纶(guān):官员的官服为青布衣,古代以颜色表示等级,青色是第三等色。“轩”指黑色,“裳”指红色。五两为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二十两。
戎车伤浩荡(róng chē shāng hào dàng):战争使大地遭受破坏,山河变得荒凉。
彩服羡斑斓(luàn pán):彩色的衣服羡慕五彩缤纷的样子。
天地旌麾满,江湖鸥鹭闲(yī qiú gōng yù xián):朝廷中的旌旗遍布天下,而江湖间的鸥鸟和野鸭悠闲自在。
何时共樽酒,世路正多艰:什么时候我们能一起喝酒畅谈?世间的道路充满了艰难险阻。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在诗里通过写对胶山兰若寺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自己虽在仕途上屡遭挫折却依然坚持信念、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
开头两句,点题,交待了自己这次到胶山兰若寺去的目的:“闻翁士特携家居其间赋诗见意。”接着三句,诗人便描绘了胶山兰若寺幽静秀美的环境和景象。“胶山”与惠山相比,更显得幽深;僧房曲径通幽,泉水叮咚,松柏苍翠,风景秀丽;寺外车马罕至,山空人稀,一片宁静祥和的气氛。这几句,把胶山兰若寺的环境写得十分美妙,同时也表明了作者对于这样幽静优美的环境的喜爱之情。
以下六句话,主要抒发自己的思想感受。“地僻”四句,诗人由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转入对人物的刻画,表现了他对于这种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地僻车马绝,山空松桂环”、“钟声清霭外,刹影白云间”。由于交通闭塞,外界的纷扰不能打扰到这里,因而诗人得以远离官场的是非之地,过着恬淡的生活:“旅泊君得计,飘流吾念还”。他虽然身处异地,但却能心安理得,无怨无悔。“时危暂安适”,在乱世中能有一时的安宁,实属不易,因此他对此感到庆幸和满足。“景胜且跻攀”,在美景胜地稍作逗留,也是值得的。
后六句,诗人又转而写自己的遭遇,表达出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前四句,写自己处在一个战乱的时代之中,虽然暂时获得了安宁,但国家的命运却并不乐观:“耿耿寸心赤,萧萧双鬓斑。”国家的危机时刻都在威胁着自己和人民的生命安全,而自己却没有能力报效国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的发生:“抢攘悯瓯越,寂寞堕荆蛮”。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巨大痛苦,也表达了他的忧虑。最后两句,诗人又回到现实生活上来,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风月三千首,轩裳五两纶”。诗人用典抒怀,既显示了自己的才学,又寄托了自己的抱负,同时也表现出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全诗构思缜密,层次分明,先写景,后抒情,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