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室昔不竞,天纲遂陵迟。
阉竖擅朝政,奸雄肆觎窥。
天子遭迫胁,翠盖蒙尘飞。
矢石集黄屋,四郊皆鼓鼙。
群凶虽殄灭,国命亦已移。
韩子司翰苑,实被昭宗知。
忠言虽屡贡,颠厦诚难支。
谪官旅南土,召复不敢归。
当时白马驿,从横卿相尸。
投之浊流中,至今耆旧悲。
夫子乃幸免,祸福良难期。
假道寓沙阳,空门知所依。
虽逾二百载,犹传赠僧诗。
邑令真好事,作记刊丰碑。
文辞虽浅陋,事实颇可追。
读之三叹息,吊古情悽洏。
寄声藏去者,擅有将奚为。
我们需要逐句解释诗句:
- 唐室昔不竞,天纲遂陵迟。
- 这句诗表明唐朝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荣耀和地位,国家的权力逐渐衰退。”不竞”表示不再竞争或争夺,”陵迟”则是衰落的意思。
- 阉竖擅朝政,奸雄肆觎窥。
- 这句话描述了宦官(阉竖)在朝廷中专权,而一些奸诈的人物则暗中觊觎权力。”阉竖”是对宦官的贬义词,”擅朝政”意味着他们控制了朝政。
- 天子遭迫胁,翠盖蒙尘飞。
- 这里描绘了皇帝被迫接受威胁,其尊贵的仪仗(翠盖)被玷污,如同尘埃般被抛弃。
- 矢石集黄屋,四郊皆鼓鼙。
- 描述了士兵用箭和石头攻击皇帝的住所,四周都是战鼓和号角的声音,象征着国家动荡不安。
- 群凶虽殄灭,国命亦已移。
- 尽管一些恶势力被消灭,但国家的政权却已经转移到其他力量手中。这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常。
- 韩子司翰苑,实被昭宗知。
- 韩偓作为翰林学士,实际上得到了唐昭宗的信任。这里的”翰苑”是指翰林院,是文人学士的聚集地。
- 忠言虽屡贡,颠厦诚难支。
- 虽然韩偓向皇帝进献了许多忠诚的建议,但他的努力最终无法挽救国家的危局。”颠厦”在这里比喻国家政权的不稳定。
- 谪官旅南土,召复不敢归。
- 韩偓被迫流放到南方,即使被召回也再不敢回到朝廷。这反映了他受到的打击和内心的恐惧。
- 当时白马驿,从横卿相尸。
- 在白马驿这个地方,曾经发生了一系列政治斗争,许多高官显贵都在这里死亡。
- 投之浊流中,至今耆旧悲。
- 这些死去的高官显贵被投入了混乱的河流中,至今仍然让老一辈的人感到悲伤。
- 夫子乃幸免,祸福良难期。
- 只有韩偓先生得以幸免于难,他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和变数。
- 假道寓沙阳,空门知所依。
- 韩偓通过一个秘密途径暂时居住在沙阳,这是他暂时的避难所。
- 虽逾二百载,犹传赠僧诗。
- 尽管过去了两百多年,韩偓的诗仍被后人传颂,成为僧侣们学习的对象。
- 邑令真好事,作记刊丰碑。
- 邑令是一个好官,他用文字记录下了韩偓的诗,并且将其刻在丰碑上供人瞻仰。
- 文辞虽浅陋,事实颇可追。
- 韩偓的诗歌虽然文采不够华丽,但内容却是真实可信的。
- 读之三叹息,吊古情凄洏。
- 我读了这首诗后深感悲伤,对古代的历史充满了哀愁。
- 寄声藏去者,擅有将奚为。
- 我试图给那些离去的人留言,询问他们为何要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