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振回溪,宿鹭起汀苇。
孤飞一片雪,寒影落烟水。
羽毛可为仪,皓洁绝埃滓。
心迹两翛然,邈若佳公子。
却栖碧山岑,瑶树发琼蕊。
岂知黄鹄心,一举眇千里。
翔集太液池,彼此皆戏耳。
丹青虽善画,为我拂水纸。

【注释】

此处作者自称。秋意五篇:即《秋风词》,是南宋末诗人汪元量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他壮志未酬、忧国忧民的情怀。次韵和之:即用这首诗的韵脚和原诗的句式,写自己的感触。振:振动。回溪:曲折的流水。宿鹭:栖息在芦苇上的野鸭。起汀苇:飞上水边的长满芦苇的地方。一片雪:像雪花一样洁白。寒:寒冷。烟水:烟雾缭绕的江面。羽毛可为仪:羽毛可以做仪表。仪,仪容。仪态。皓洁:纯洁明亮。绝:断绝。埃滓:尘土污垢。翛然(xiāo rán):超脱物欲,清心寡欲。佳公子:美好的公子。却栖碧山岑:却栖在青翠的山冈上。碧山:青翠的山峰。岑:小而高的山。瑶树:美玉一样的树。发琼蕊:开放美丽的花朵。琼:美玉。蕊:花蕊。黄鹄(hú):黄色的天鹅。眇(miǎo): 一望无际的样子。眇千里: 一望千里。翔集:飞翔聚集在一起。太液池:皇家的水池。丹青:指绘画。善画:善于绘画。拂:擦拭。水纸:水面的薄纸,指水面。赏析:“秋风振回溪”一句写秋风劲吹时,激荡着回旋的溪流。“宿鹭起汀苇”,宿鹭即夜宿于芦苇间的野鸭。两句写出了深秋季节里,大自然中万物萧瑟的景象。“孤飞一片雪,寒影落烟水。”这两句以比喻手法,把一只孤雁比作飞向高空的一片白雪,其影子投到迷蒙的水面上,犹如落于烟雾中的一片寒光;同时,又把白鹭比作了飘浮在空中的白云,使白鹭的倩影映入水中,仿佛是落于雾气的水中白云。“羽毛可为仪,皓洁绝埃滓”,意思是说,这只孤独的大雁的羽毛可以作为仪表,它那洁白无瑕的羽毛,就像一块洁净的美玉,连尘埃污秽也沾不上它分文。“心迹两翛然”,“翛然”是形容人超脱世俗纷扰,不为外物所动。这两句诗写出了大雁的神态与心境,它那飘逸高远的身姿和超然物外的心境,恰似一位出世的仙人,超脱尘俗,不受任何外界事物的影响,显得潇洒、超然、恬静。“邈若佳公子”,邈,遥远的意思;佳公子,指美好的公子。这里指孤雁。这两句诗描写的是孤雁的形象,它那飘逸高远的身姿和超然物外的心境,恰似一位出世的仙人,超脱尘俗,不受任何外界事物的影响,显得潇洒、超然、恬静。“却栖碧山岑,瑶树发琼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那只孤独的大雁却栖息在青翠的山冈上,那里美玉一样的树木开满了美丽的花朵。“岂知黄鹄心,一举眇千里”,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哪里知道这只天鹅的内心世界呢?它一心要飞向万里之外去。“翔集太液池,彼此皆戏耳”,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这只孤雁飞到皇家的御花园——太液池上空盘旋着,彼此相互嬉戏着。“丹青虽善画,为我拂水纸”,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尽管画家丹青擅长画技,但只能给我描绘水面上漂荡的薄纸而已。赏析:此诗是南宋末年爱国诗人汪元量所作,表达了他壮志未酬、忧国忧民的情怀。全诗通过孤雁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之情和对国家未来的期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