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发观国光,壮年跻膴仕。
怀恩重泰山,欲报轻小己。
幸立不讳朝,缄默诚可耻。
晨趋玉陛前,暮谪闽山里。
飘零若萍梗,此志谁复纪。
行藏岂异途,川流与渊止。
不如饮美酒,世态何足恃。
【注释】
1.结发:束发,古代男子二十岁束发加冠。观国光:观察国家之光复。2.跻:晋升为。3.泰山:指朝廷。4.小己:谦卑自己。5.幸立不讳朝:幸运地在朝廷任职而不避讳。不讳,不忌讳。6.缄默:谨慎沉默。诚可耻:实在令人羞耻。7.晨趋玉陛前:黎明时上殿拜见皇帝。8.暮谪闽山里:傍晚被贬到福建的山中。9.飘零:飘零无定,四处流浪。10.萍梗:浮萍和水草的茎叶,比喻漂泊不定。11.此志谁复纪:我的志向还有人记录吗?12.行藏:行踪与处世。异途:不同的道路。13.川流:水流,比喻世事变化无常。渊止:深渊,比喻深谋远虑。14.不如饮美酒:不如饮酒作乐,忘却世事。15.世态:世俗人情。16.何足恃:有什么值得依赖的。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在元代官至礼部员外郎,因直言而遭贬谪之后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全诗以“次韵”起笔,首二句写其初入仕途;后四句则叙其失意被贬。全诗结构紧凑,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而沉郁。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谪后的即兴之作。诗人以自己的遭遇为鉴,劝勉人们不要为俗世所累,要像李白那样,保持高洁的品格和超脱的人生态度。
诗歌以“次韵”二字起笔,表明了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应和友人的诗而作。首二句写其初次进入官场时的得意情景。“结发观国光”,意谓刚成年就目睹了国家中兴的盛况。“壮年跻膴仕”,意谓到了壮年便跻身于高位。两句写出了他的少年得志及由此而来的自豪感。
“怀恩重泰山,欲报轻小己。”意思是说,他心中充满了对朝廷的感激(重泰山),但又想报效朝廷,又觉得自己太渺小了(轻小己)。这两句既表现了他立志报国的雄心壮志,也反映了他对自己能力的自卑。
“幸立不讳朝,缄默诚可耻。”意思是说,他庆幸自己在朝廷任职没有忌讳,但同时又觉得这种沉默的状态实在是可耻的(缄默诚可耻)。这里既体现了他的自省精神,也揭示了他的无奈之举。
“晨趋玉陛前,暮谪闽山里。”意思是说,他在清晨前往朝廷参拜,而在傍晚又被贬谪到了远离京城的闽州山中。这两句既表现了他身处逆境的无奈,也反映了他忠诚于朝廷的坚定信念。
“飘零若萍梗,此志谁复纪?”意思是说,他现在四处漂泊如同浮萍一样,我的理想又有谁会记录呢?这两句既表现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也反映了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行藏岂异途,川流与渊止。” 意思是说,我的行踪和处世之道难道会有所不同吗?(我行走的道路)就像江河之水流向大海一样。这两句既表达了他对人生道路的豁达理解,也反映了他对世事变迁的淡然心态。
“不如饮美酒,世态何足恃。”意思是说,与其沉溺于美酒之中,不如去品味人生百态。这两句既表达了他对世俗人情的淡泊看法,也反映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