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谪而穷,我因谪而得。
博考圣贤书,独立愈不惑。
世道迭污隆,时命有通塞。
驾言游醉乡,疑是华胥国。
漠然无是非,于此可以默。

这首诗是苏轼对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的和作。陶渊明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其名句,而苏轼此诗则以谪仙自比,表达了自己因遭贬谪而获得自由、超然物外的境界。

人以谪而穷,我因谪而得。

注释:人们因为被贬谪而陷入贫困,我却能在贬谪中获得自由。这是对诗人自己的处境和心态的描述,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政治失意者的普遍看法。

博考圣贤书,独立愈不惑。

注释:广泛地研读圣贤之书,使自己更加独立自主,不再受到迷惑。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自我提升的决心。

世道迭污隆,时命有通塞。

注释:世间的是非曲直不断交替变化,个人的时运也有着通达或阻塞的不同。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看法,认为世事无常,人的命运也充满了变数。

驾言游醉乡,疑是华胥国。

注释:驾车而去,仿佛到了一个无忧无虑的醉乡,这里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乌托邦。这里的“华胥国”是指传说中的理想国度,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漠然无是非,于此可以默。

注释:对于是非好坏漠不关心,在这里就可以默默地度过时光。这句表达了诗人在遭遇困境时的心态,他选择放下世俗的纷扰,专注于内心的平静与自我修养。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的和作,展现了诗人在遭受贬谪后的心态转变。诗人通过对圣贤书籍的研读,表达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对知识的渴望。同时,他也关注世事的变化,认识到个人命运的不确定性。最后,诗人通过描绘一种理想化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内心平静和自我修养的追求。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在困境中的豁达和超脱,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