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倍清,夜静舟初泛。
露华浩如洗,月色寒可鉴。
林峦与邑屋,左右入轩槛。
晶荧星影摇,崷崒山光蘸。
风微烟幂幂,溪远波湛湛。
端疑客乘槎,坐使云河犯。
观梁且停桡,恋月愁系缆。
景幽费摹写,思妙造古淡。
吾方久于此,胜赏岂云暂。
愿同二三子,险韵时得探。
【注释】
泛:舟行水中。碧斋:碧绿的水潭,此处指北溪口的碧水。兴宗:指王志宏。志宏曾与苏轼同游北溪口,作《北溪泛舟》诗一首。新桥:即北溪口的新桥,建于北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予得泛字:我得到“泛”字,是取自王志宏的诗句“泛碧斋”。
【译文】
秋天高气爽,天气格外清爽,夜晚静悄悄地坐着小船在水上泛游。
月光下水面上洒满晶莹的露珠,月色清冷可洗尘心。
树林、山峦和城里的房屋楼阁都映入船窗,左右两岸景色如入画中。
星光在水面晃动,山峰上的光点闪烁不定。
轻风吹过,烟波缭绕,远处江面波纹荡漾。
怀疑自己乘着船向天边飞驶,坐在船上使白云飘动。
看桥梁就停下船,因为月亮太美而舍不得系缆。
风景幽雅难以描绘,思想美妙自然清淡。
我正长久地欣赏这美景,美好的时光不会是短暂的。
愿和二三友人一起,时时探讨险韵的诗篇。
【赏析】
此词乃苏东坡于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秋八月十六日游览杭州西湖时所作。当时他与王定国(兴宗)、刘季孙(志宏)等游历北溪口,泛舟观新桥胜景。词中描写了他们乘舟夜游北溪口时所见的景物和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写秋夜乘舟泛游的情景。“秋高气倍清”,秋夜之清寒已足以令人感到清爽宜人。“夜静舟初泛”,说明是在一个寂静的晚上开始泛舟的,可见作者对这一活动的兴奋之情。“露华浩如洗”四句,写月光下的湖光山色。“月色寒可鉴”,既写出了月光皎洁如水的清丽景象,也表明了作者对月光的感受——清冷。“林峦与邑屋,左右入轩槛”,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写出了从山峦到城郭的层层景观。接着“晶荧星影摇”三句,写星光倒映在湖面上摇曳不定的景象,以及山峰被星光照耀出一种光晕的奇特效果。这些句子,不仅形象地描摹出了西湖夜色中的迷人景色,而且充分显示了作者观察细致、想象丰富、笔力遒劲的艺术才能。
以下几句,则转入写自己的感受:“风微烟幂幂”,“烟幂幂”即迷蒙的烟雾,用“幂幂”二字,写出了夜深人寂、湖空如洗的宁静景象。“溪远波湛湛”,写泛舟溪上,波光粼粼,清澈见底。“端疑客乘槎,坐使云河犯”,化用了屈原《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等句意,形容泛舟溪上,恍若置身天河之上,有如乘槎而上。“观梁且停桡”,即停舟观赏新桥。“坐使云河犯”,指新桥横跨在银河之上,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观梁且停桡”二句以夸张的手法写泛舟溪上的新奇感受,表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界的无限热爱之情。“景幽费摹写”,写景虽幽静,但不易描摹;“思妙造古淡”,则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既深沉又平淡。“吾方久于此,胜赏岂云暂”,写自己在这里游玩的时间很长,美好的景色是不会暂时消逝的。“胜赏岂云暂”一句,既表明了自己对美景留恋不舍的心情,又表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最后两句说:“愿同二三子,险韵时得探。”希望与朋友们共同探讨诗歌创作中的险韵问题。
全词通过对西湖夜景的生动描绘和对诗人游兴与感受的抒发,展现了一幅清新明净、恬静优美的图画,表现了词人对大自然美的热烈追求和高度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豪放旷达的个性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