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渠如坦途,泛此往来宅。
疏川谁之功,乘木本诸益。
常疑侔沧溟,巨钓可龙伯。
那知旱暵甚,有此困涸阨。
岂无车班班,莫胜仓箱积。
譬犹一鹗飞,孰与鸷累百。
汲江劳瓮盎,祷雨费圭璧。
端为鱼鳖忧,无乃云雷斁。
安得千里波,篙师发棹歌。
愿借壮士手,为乃挽天河。
【注释】
漕渠:指隋唐大运河。泛此:泛舟往来,泛指水运。宅:居所。疏川:开凿渠道引河水入运河。乘:利用。本诸:取之于。沧溟:大海。侔(mu):等同,相等。巨钓:大钩。可龙伯:能像龙伯那样大网捕鱼。那知:哪知道。旱暵(hàn)甚:旱灾很严重。困涸(kè hé)阨:受困的河床。岂无:哪有。车班班:车声隆隆。莫胜:不如。仓箱积:仓库里堆满了粮食。譬犹:好比。一鹗(è)飞:一鹰在天空中翱翔。孰与:和它比怎样?鸷(zhì):凶猛的鸟。累百:用许多条绳子捆扎在一起。汲江:从江中汲水。劳:费心力。篙师:船夫。发棹歌:唱着船工的号子。为乃:替它们。挽天河:把天河之水引来灌溉。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诗。作者借大禹治水的历史,抒发自己对国计民生的关注和对百姓疾苦的担忧。
首联以大运河如“坦途”为喻,赞美其水运之功。颔联则通过比喻,指出如果没有大运河,那么黄河的水将无法流入长江,而洪水将泛滥成灾,淹没农田。颈联进一步说明,即使有大禹这样的圣人,也难以完全消除干旱灾害,只能缓解一时之困厄。尾联则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担忧,希望他们能够渡过难关。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既有对历史人物的赞誉,又有对现实问题的关切,体现了诗人的高尚品格和深厚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