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足洞庭波,秋高翠增岳。
美人渺何在,使我怀抱恶。
悠悠江湖深,坐阻关山邈。
采兰亦寄之,终朝不盈握。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二句,诗人以“道”“登”二字领起全篇,点明题旨,表明此行之目的。三、四句,诗人因念及孟浩然的诗句而产生追忆之情。五至八句,诗人描绘洞庭秋景。九至十句,诗人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孤寂之情。十一至十二句,诗人想象自己的处境,表达了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十三、十四两句,诗人以“采兰”“终朝”来表现自己的清高自许。
【答案】
去岁:去年。道:经过或经由。巴陵:古郡名。在今湖南省岳阳市境内。登岳阳楼:登上岳阳楼眺望洞庭湖。洞庭:指洞庭湖。望:远眺。真:真是。天下之壮观也:天下无比的宏伟壮观。
译文:
去年我经过巴陵(今湖北武昌),登上岳阳楼远眺洞庭湖,这真是天下无比的宏伟壮观啊!因为念及孟浩然的诗句而产生追忆之情。
濯足洞庭波:在洞庭湖边洗脚。秋高翠增岳:秋天水涨,绿波荡漾,青翠的山色更加浓丽。美人渺何在,使我怀抱恶:美人到哪里去了?令我心情烦闷,愁绪缠身。美人:指屈原。抱恨:心怀恨意。恶:烦闷。
悠悠江湖深:茫茫江湖多么深远广阔。悠悠:遥远的样子。坐阻关山邈:坐着阻隔着远隔千山万水的路途。坐:坐着。阻:阻挡。关山:指秦岭、华山等险要的关隘和山脉。邃:长远。邈:遥远。
采兰亦寄之:采集兰花来寄托我的心意。采兰:《楚辞·招隐士》中有云:“怀郁郁之忧思兮,志坎𡒄而不违。”屈原《九歌·湘夫人》有云:“沅有芷兮澧有兰。……沅有茝兮醴有兰。”这里用“采兰”表示思念屈原之意。终朝不盈握:终日不离手。盈握:满握,指手中拿着的东西。
赏析:
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描写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痛苦和寂寞。
诗歌开篇即交代了诗人此次行程的目的——经过巴陵登上岳阳楼远眺洞庭湖,并由此联想到了孟浩然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因怀念友人而产生追忆之情。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他描述了湖水涨潮时波涛汹涌的景象,绿波荡漾、青山更显青翠的画面,以及秋天水涨时湖面的景色,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美丽。
尽管诗人如此欣赏洞庭湖的美景,但内心的情绪却并不轻松。他感叹自己的境遇与友人的遭遇相似,心中充满了烦闷和愁绪。这种心境使他无法再像以前一样自由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而是感到孤独和无助。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美人的思念,以及对怀才不遇的感慨。他想起了屈原,那位才华出众、却遭受迫害的楚国大夫,心中充满了对他的敬仰和同情。
诗人以“采兰亦寄之”结束全诗,表达了他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思念之情。他希望通过采摘兰花来寄托自己的心意,希望友人能够感受到他的关心和思念。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寂寞,以及对于未来命运的无奈和担忧。
整首诗通过对洞庭湖畔景色的描绘和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忧伤、孤独与寂寞交织的情感世界。诗人通过这首七绝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慨,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