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林连上刹,独觉佛中尊。
石室真身隐,苔碑胜迹存。
空门留法嗣,俗舍有闻孙。
晴雨从民欲,枌榆万古恩。

【注释】

宝林寺:在今陕西省扶风县,为唐代名刹之一。上刹:佛教语,指寺院。独觉佛:释迦牟尼。中尊:佛祖居中的佛像。

石室:石屋。真身:指佛像。隐:隐藏。苔碑:苔藓覆盖的碑碣。胜迹:美好的遗迹。

空门:佛教语,指禅宗。留法嗣:留下衣钵传人。俗舍:指世俗之舍,这里指寺庙。闻孙:听经的孙子。

晴雨:天气晴或下雨,比喻世事变迁。民欲:百姓的希望。枌榆:树名。万古恩:永久的恩德。

【赏析】

《宝林寺二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所作的一组诗。这组诗共两首,第二首是其代表作之一。此诗通过宝林寺的历史变迁,抒发了对世事沧桑和人民生活的关切,表达了自己对佛学思想的理解,以及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之情。

首先我们来解读第二首诗的第一句“宝林连上刹”和第四句“俗舍有闻孙”。这句诗描绘的是宝林寺的地理位置,它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寺院,位于山顶之上,俯瞰四周。而上一句中的“上刹”一词,则暗示着这个寺院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对寺院历史的追溯,以及对它所承载的文化和历史价值的尊重。

第二句“石室真身隐”,则是对寺院内部的描述。这里的“石室”指的是寺院内部的一个石制建筑,而“真身”则是指佛陀的雕像或塑像。这句诗通过描绘这些珍贵的文物被深藏于石室之中,表达了对它们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保护文化遗产的呼吁。

最后两句“空门留法嗣,俗舍有闻孙”则转向了对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的关注。这里的“法嗣”指的是禅宗传承中的重要一环,即衣钵的传承;“闻孙”则是指听经学习的弟子。这两句诗表达了对佛法传承的担忧以及对社会教育的关注。

第二首诗通过描绘宝林寺的地理位置、内部结构及其珍贵文物,表达了对文化遗产的珍视和维护意识,同时也关注了现实生活和社会状况的发展变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