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昔弦觞浪自怡,暮年荐鹗有新知。
蛾眉翻作黄昏哭,乐府空传白纻词。
上国音尘随梦断,东山箫管结秋悲。
风亭月观依然在,辽鹤归来复几时。
次膺哀辞三首
平素琴觞自得趣,晚年荐鹗遇知音。
蛾眉黄昏泪洒落,乐府空传白纻词。
上国音信随梦断,东山箫管悲秋声。
风亭月观犹在矣,辽鹤归来几时情。
诗句释义与赏析
- 平素琴觞自得趣
- 琴觞:古代宴饮时使用的一种乐器和酒具,常用以表示雅致。
- 自得趣:指个人心情愉悦,自在享受当下。
- 意境:描绘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不拘泥于世俗。
- 赏析:诗人通过“琴觞”这一意象,展示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喜悦,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暮年荐鹗有新知
- 暮年:指老年时期,通常带有一定的感慨或反思。
- 新知:新的理解和朋友,可能意味着人生有了新的转折或启示。
- 意境:诗人在晚年得到了新的知音,感受到了人生的温暖和希望。
-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态度的转变,从过去的自我陶醉到晚年的觉醒和成长。
- 蛾眉黄昏泪洒落
- 蛾眉:古代美女的代称,这里用来象征美好的容颜或才貌双全的女子。
- 黄昏泪:比喻泪水,黄昏常常与悲伤、思念联系在一起。
- 意境:描述了一位女性在黄昏时分因某种情感而流泪的情景。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孤独状态的无奈。
- 乐府空传白纻词
- 乐府:中国汉代的一种官署,负责音乐和诗歌的创作。
- 白纻词:一种古歌调名,多用于表达离别之情。
- 意境:诗人感叹自己的作品(如乐府中的歌词)已无法再传达当时的真挚感情。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过往作品的怀念以及对现代生活变化的无奈感慨。
- 上国音信随梦断
- 上国:指古代的京城,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曾经居住或工作过的地方。
- 音信:消息,指书信往来或其他信息传递方式。
- 意境:诗人在梦中梦见了家乡的消息,但醒来后发现那些消息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一般,不再回来。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亲人或者故土的深切思念,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失落和无力感。
- 东山箫管悲秋声
- 东山:古代的一个地名,这里可能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或隐居之地。
- 箫管:古代乐器,这里用来象征音乐或演奏。
- 意境:诗人在东山演奏箫管,发出悲凉的音乐声,反映出一种孤独和忧郁的情绪。
- 赏析:这句诗通过音乐和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和他的艺术追求。
- 风亭月观依然在
- 风亭:古代建筑中用以观赏风景的亭子。
- 月观:指建有供赏月之用的建筑。
- 意境:尽管经历了许多变迁,但诗人心中的风亭和月观仍然存在,象征着诗人的精神家园并未被时间所侵蚀。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现实的坚持和执着。
- 辽鹤归来复几时
- 辽鹤:古代神话中的神鸟,常用来比喻高洁的人或事物。
- 意境:诗人想象一只辽鹤归来的情景,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和高尚人格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和不舍。
译文注释与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代李昭玘的作品《次膺哀辞三首》之一。其中每句诗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以下是对其的逐句解读与赏析:
- 行止非人不自谋,飘然一叶信沉浮: 诗人行走人生道路,不是人为选择的结果,而是命运使然,就像随风飘荡的一片树叶,难以自主。
- 踌躇去步迷三径,奄忽平生闭一丘: 踌躇满志地离去,却迷失于三条小道;一生匆匆而过,最终归于一个静谧的小山谷。
- 韶乐已闻更雅奏,瑶池尤喜近中秋: 听到美妙的音乐,让人更加沉醉;尤其喜欢秋天的夜晚,在明亮的月光下聆听瑶池的乐曲。
- 无人解写升平事,惆怅骑鲸去不留: 没有人能够理解什么是太平盛世;只能怀着惆怅的心情,骑着鲸鱼离去,留下无尽的遗憾。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反映内心的感受,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哲理性。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和文化的独特见解,展现了他深邃的思想和崇高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