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领寒溪揖怪峰,径穿钜竹绿阴浓。
幽人去后无猿鹤,冷落亭台湿藓封。
【赏析】
弋阳郑氏,即郑谷(847~909)。唐末五代诗人。字光甫,江西弋阳人。少有文名,曾游历燕、赵、齐、梁、楚间,官国子助教、尚书郎、国子博士等。后隐居嵩山,自号“嵩山隐士”。诗多伤时感事之作,风格清雅闲淡,与许棠齐名,为晚唐四杰之一。郑谷的诗歌以五言居多,尤擅长七律和绝句。他的一些作品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被后人誉为“清奇之祖”。
翠麓亭是位于弋阳县城东南15里处的一座古亭。据《新唐书》记载,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曾任江宁县丞,因得罪奸相李林甫而被贬为龙标尉,赴任途中经过弋阳时曾作《奉饯甘泉卢判官入京》一诗:“沅溪流水到辰门,友便朝寒出九门。自怜白发悲双鬓,空向春风舞一场。”此诗中的沅溪,指的就是弋阳境内流经县城东面的赣江支流——南溪水。
这首诗写于郑谷晚年,他离开故土多年,此时重游故地,感慨万千,遂赋此诗以记之。
首句“管领寒溪揖怪峰”,意思是说,我在这里管领着寒冷的溪水,揖拜着怪异的山峰。这一句是总领全篇的一句。“管领”二字,不仅表明了郑谷对这座古亭的钟爱,而且表现了他游览弋阳的豪情逸趣。“管领”一词,历来被人们视为高傲自负的同义语。但在这里,它却成了诗人对自己游历过的地方的一种由衷的珍爱之情的体现,也表现了他对故乡风物深深的眷恋之心。而“管领”一词之所以能够如此准确地表现出诗人的这种情感,则又与他在《送李侍御谪岭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管领”这一词,原意是指统领、管辖的意思。但在郑谷这里,它却有了另一层含义:就是统领、管辖着那些令人陶醉的山水。“寒溪”,指的就是那清凉而冷寂的赣江支流——南溪水,它发源于江西省修水县,流经弋阳、横峰、上饶等地,最后汇入长江。“怪峰”,指的就是那奇特多变的山峰。在这首诗中,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山峰的神奇美丽,而是通过写“管领”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这里的“管领”二字就成为了一种含蓄的表现方式,既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喜爱,也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
“径穿钜竹绿阴浓”,意思是说,一条小路穿过茂密的竹林,绿荫浓密。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画面。在这幽静的小路上,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道,它穿过了郁郁苍苍的竹林,来到了一个绿荫浓密的地方。这个绿荫浓郁的地方就是翠麓亭。诗人在描写小径穿竹林的情景时,巧妙地使用了“径穿”这个词,它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同时,这也表明了诗人对于这种宁静美好的景色充满了热爱之情。而“绿阴浓”,又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景色的美丽和迷人之处。这里的“阴浓”二字,既写出了竹林浓绿的程度,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而这种绿阴浓郁的景象,也正是郑谷所钟爱的。
“幽人去后无猿鹤”,意思是说,自从那个幽静的人离去后,就没有猿猴鹤鸟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之情。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当诗人来到翠麓亭的时候,他发现这里的景色已经变得非常幽美了。然而,当他看到曾经陪伴自己度过快乐时光的那些动物已经不在这个园子里的时候,他不禁感到有些失落。于是,他就写下了这首充满思念之情的句子。而这句诗中的“猿鹤”,则指的是那些栖息在山上或树林里的动物。由于这些动物的叫声悠扬动听,所以古人经常把它们当做吉祥的象征来看待。然而,当它们不再出现在翠麓亭这个地方时,诗人也就失去了一份乐趣和欢乐。因此,这句诗不仅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之情的表达,也是对人与自然之间亲密关系的肯定和赞美。
“冷落亭台湿藓封”,意思是说,因为没有人来访,所以在亭台旁边长满了青苔。这句诗描绘了一片寂静而又孤独的景象。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当诗人看到翠麓亭周围环境变得荒凉起来的时候,他不禁感到有些寂寞和失落。于是,他就写下了这首充满哀怨之情的句子。而这句诗中的“亭台”,则指的是翠麓亭所在的那座建筑物。由于长时间无人问津,所以那里的墙壁上长出了青苔。而这种景象也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寂寞和无奈。而这句诗中的“湿藓封”,则更加形象地表达了这种寂静和凄凉的氛围。这里的“湿藓”二字,既写出了青苔的颜色和质感,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环境的深切关怀之情。而这句诗的结尾处,则运用了一个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古代汉语中,“封”是一个动词,表示把东西封闭起来的意思。而在这里,它却用来形容青苔生长得茂盛的样子。这样一来,不仅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简洁明了,而且也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的方式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以及内心的孤独与忧伤。而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也充分体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