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育累朝士兴起,薄海弦歌争教子。
籯金世守韦一经,俎豆少成孟三徙。
尽从科举梯进取,鹤发望深门日倚。
艺先德后已非古,心术乖违徒口耳。
天门仿佛冯为马,阴德却关桥度蚁。
时来乳臭亦观光,潦倒英雄频坎止。
棘闱投卷姑应之,桂籍题名先定矣。
可怜数千困眊氉,仅二十人夸利市。
近岁词场尚剽拾,文体腐陈难古拟。
倩人者幸耘人贪,气习陋污沦骨髓。
主司头脑易冬烘,日色不迷世能几。
所忧程文误后学,岂但升沉系悲喜。
他人爱子亦如我,何敢庸心秦越视。
愿言通榜皆实才,如己得之无彼此。
涵育累朝士兴起,薄海弦歌争教子。
这句诗描绘了历代文人学士在朝廷的熏陶下,努力提升自己的修养和才能,以期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于教育的重视和对后代的期望。
籯金世守韦一经,俎豆少成孟三徙。
这句诗描述了韦一(字经)与孟三(字徙)两位历史人物的故事,他们的一生都在为国家效力,成为了后世的楷模。
尽从科举梯进取,鹤发望深门日倚。
这句诗表达了人们通过科举考试来追求仕途,希望在晚年能够有所作为的愿望。而“鹤发望深门日倚”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期待的情景,象征着人们对未来的憧憬。
艺先德后已非古,心术乖违徒口耳。
这句诗批评了那些只注重技艺而忽视道德的人,认为这种做法已经不符合古代的传统观念。同时,它也暗示了那些口是心非的行为,只会让人失去信任。
天门仿佛冯为马,阴德却关桥度蚁。
这句诗借用了《庄子·天地》中的故事,形容某人表面上看似有权有势,但内心却缺乏真正的德行,就像骑着马过河时故意让蚂蚁过桥一样。
时来乳臭亦观光,潦倒英雄频坎止。
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在有机会时也会去争取,即使自己曾经落魄不堪,也愿意重新振作起来。这里的“乳臭”(年幼无知的样子)是指年轻人,而“坎止”(停止、止步)则指挫折或失败。
棘闱投卷姑应之,桂籍题名先定矣。
这句诗描述了在科举考试中的紧张氛围,考生们在考场上紧张地答题,希望能够获得好成绩,以便能够进入仕途。而“桂籍题名先定矣”则意味着一旦考中,就会立刻被记录在册,成为正式的官员。
可怜数千困眊氉,仅二十人夸利市。
这句诗表达了对于那些在科举考试中失利的人来说,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却仍然无法改变命运的无奈感。而“夸利市”则意味着这些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并不显赫,甚至有些贫穷。
近岁词场尚剽拾,文体腐陈难古拟。
这句诗指出了近年来科举考试中存在着抄袭现象,导致文学作品的质量下降,难以达到古代的标准。这也反映出社会风气的变化和文学创作的困境。
倩人者幸耘人贪,气习陋污沦骨髓。
这句诗批评了一些人利用别人的弱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行为不仅不道德,而且会侵蚀人们的品德。而“气习陋污沦骨髓”则形容这种现象对个人的影响深远,已经深入到骨髓之中。
主司头脑易冬烘,日色不迷世能几。
这句诗表达了对于那些掌握着考试权责的人来说,他们的判断力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被蒙蔽。而“日色不迷世能几”则暗示了这种蒙蔽现象的存在时间并不长久,很快就会消失。
所忧程文误后学,岂但升沉系悲喜。
这句诗表达了对于科举制度存在弊端的担忧,担心其会影响后代子孙的成长和发展。而“岂但升沉系悲喜”则强调了这种担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他人爱子亦如我,何敢庸心秦越视。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谦逊的态度,说自己并不比别人更高傲或自以为是。同时也表示了自己不会因为地位的不同而产生偏见或歧视。
愿言通榜皆实才,如己得之无彼此。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理想状态的期待,希望所有的考生都能够真实地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不是凭借关系或背景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这样的待遇。
这首诗通过对科举考试的描述和对考生们生活状态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压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科举制度的批判和对人才选拔公正性的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