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伪纷纷甚得知,风流千古一羲之。
山阴胜概今何在,却有人传定武碑。
【注释】
跋游本兰亭序:题名。跋,即“跋”,是写在作品后面的话或记事的文字。本,指原作。兰亭,地名,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西南。兰亭序,即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书法珍品。此诗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所作,他在父亲去世后,对父亲的作品进行了整理,并在其下作跋文,以表达对父亲的怀念之情,也表达了对儿子王献之自己的自谦之意。
真伪纷纷甚得知,风流千古一羲之。
这里说的是王献之在整理父亲王羲之的遗作时,发现了许多真伪不明的作品。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王羲之的行草作品——即《兰亭序》。王羲之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书圣”,他的书法风格被后世尊为“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洒脱。因此,王羲之的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备受瞩目,真假难辨。
山阴胜概今何在,却有人传定武碑。
这里说的是王献之在整理父亲王羲之的作品时,发现了一件极为珍贵的书法作品——定武碑。定武碑是东汉时期的著名书法家蔡邕所书写的石碑,据说当时蔡邕用笔力雄健有力,字体刚劲有力,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如今只剩下一些残片。尽管如此,这些残片仍然被人们视为书法艺术的瑰宝,被世代相传。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古之作。作者王献之通过回顾历史,抒发了自己对父亲的敬仰之情。全诗通过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及其作品的描写,展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和传承的重要性。
诗中“真伪纷纷甚得知,风流千古一羲之”,描绘了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在当时的真伪难以分辨的情况。这不仅体现了王羲之作为“书圣”的地位,也暗示了书法艺术的传奇色彩。
“山阴胜概今何在,却有人传定武碑。”这句话则表达了王献之对王羲之作品的珍视之情。他虽然知道这些作品的真实性难以判断,但仍然觉得它们是书法艺术的瑰宝,值得后人传承。
这首诗通过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及其作品的描写,展示了书法艺术的魅力和传承的重要性。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王羲之的敬仰之情。这种情感不仅体现在诗中的字里行间,也体现在诗人对于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欣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