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云解驳远峰青,谷鸟惊呼报午晴。
屋冷篱疏茅店迥,路平沙软笋舆轻。
行穷坡岭山方好,卷尽旌旗眼更明。
慷慨未须关世务,胸怀得酒暂能平。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赏析时,首先应了解诗人及作品,然后把握全诗的内容、思想主旨以及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此诗是一首写景的小令,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的美丽山水画卷。
“晚晴”即雨过天晴。首句以宿云解驳远峰青,表现雨后的山色。次句以谷鸟惊呼报午晴,表现雨霁的景色。第三句屋冷篱疏茅店迥,表现雨后的山村。第四句路平沙软笋舆轻,表现雨后的村间道路。第五句行穷坡岭山方好,表现雨后的山景。第六句卷尽旌旗眼更明,表现雨后的军容。最后一句慷慨未须关世务,表现作者豪放的性格。最后一句胸怀得酒暂能平,表现作者超逸的心态。
【答案】
译文:
傍晚的时候天放晴了,山中云雾被太阳一晒就散了。远处的山峰变得格外青翠,山谷里的鸟儿欢快地叫着报告说天气晴朗。房屋冷清而篱笆疏落,茅店也显得很远了;路又平又软,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车子轻松自如。走尽山坡上的岭头,才真正看到那一片好风景,旌旗卷尽,眼睛看得更加明了。尽管胸中壮志难以实现,但豪情不减,胸怀开阔,暂时可以消愁解闷,得到些许安慰。
注释:①宿云:指傍晚的云雾。②解驳:消散、散开之意。③“谷鸟”二句:描写山间景象。④“路平沙软”二句:形容山路平坦而柔软。⑤“行穷”二句:写经过的山峦。⑥“卷尽”句:意思是旌旗都卷起来了,视线也更清楚了。⑦“慷慨”二句:表达自己虽胸有大志,却无法施展。⑧“胸怀”二句:意谓胸怀宽广,暂时可以得到一些慰藉。
赏析:
这是一篇描绘雨后山村景色的小令。前两句写日出时山村的美景,后六句则写雨过天晴后山村的远景和近景。
首句“宿云解驳远峰青”,写雨后的山村远山。宿云就是早晨残留下来的云雾。它经一夜的沉淀,到了早上已经化成水汽飘散了。宿云解驳,就是解除了雾气束缚的意思。远峰青,是指远山的颜色还是指山峰的青色呢?如果是指远山的颜色,那么应该用“青”字来形容;如果是指山峰的青色,那么应该用“苍”字来形容。这里应该是指山峰的青色。因为山峰本身是青的,只是由于雾气的缘故才显得有些朦胧,而雾气散去,山峰也就显现出来了。
次句“谷鸟惊呼报午晴”,描写雨后的山村近景。谷鸟是山中小鸟。它们喜欢在山谷间飞翔,因此叫声特别清脆悦耳。“惊呼”二字,写出了鸟的惊叫之声,好像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发生了。“午”是指中午时分。“报”就是告诉的意思。鸟儿在中午时分惊叫着告诉人们说天空放晴了。
第三句“屋冷篱疏茅店迥”,描写雨后的山村。屋冷、篱疏、茅店迥,都是写山村的萧条冷落。因为下雨的缘故,房屋都冷清,篱笆也都稀疏了,茅店里的人也走得远远的,只有那一座座高高的茅草房还在孤独地耸立着。
第四句“路平沙软笋舆轻”,描写雨后的村间道路。路平沙软说明雨水把泥土冲刷干净了,所以路面就变得平坦松软了。竹舆,是一种竹制的车子。这里的竹舆应该是指用来运输货物的车子。笋舆,就是装运鲜嫩竹笋的车子。笋舆轻,是因为新鲜的竹子质地轻盈,所以车子行驶起来也很轻松。
最后两句“行穷坡岭山方好,卷尽旌旗眼更明”,描写雨后的山景。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走出村庄登上坡岭之后,才发现原来前面还有更多更好的山景等待着人们来欣赏呢;而当旌旗全部卷起之后,人们的视野也变得更清晰了。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的小令,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的美丽山水画卷。前六句写雨后山村的近景;后六句再写雨后山村的远景。从近到远,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层次分明地展现了一幅生动美丽的山村风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