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光阴日半斜,因缘已透更何嗟。
饱参禅窟传心印,一见桃溪悟落花。
了得顿门方自在,修持径路断无差。
世人学道徒勤苦,终日蒸炊只是沙。

诗句释义:

百岁光阴日半斜,因缘已透更何嗟。

饱参禅窟传心印,一见桃溪悟落花。

了得顿门方自在,修持径路断无差。

世人学道徒勤苦,终日蒸炊只是沙。

译文:

百岁的光阴只有一半,已经看透世间的因缘,还有什么可嗟叹的呢?

在参禅的地方学习到了心灵的印记,看到桃花溪边的落花后,我领悟到了真理。

达到了顿悟的境界才能自由自在,修行的道路没有错误。

但是世人学习道法都是徒劳的,整天忙于劳作却如同在沙子上。

赏析:

这首诗是蘧庵道人对重九感怀诗五章的回应,他的回答充满了智慧和深邃的思考。他用“百岁光阴日半斜”来形容人生的短暂,然后用“因缘已透更何嗟”来表达他对世间万物的理解和接受。他认为,既然已经看透世间的因缘,那么还有什么可嗟叹的呢?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和淡定。

他用“饱参禅窟传心印”来形容他在参禅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心灵印记。这里的“心印”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灵的启示或者领悟,是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他认为,通过参禅可以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

他用“一见桃溪悟落花”来表达他对真理的领悟。这里的“桃溪”是一种象征,代表着美好的事物和生活,而“落花”则是生命的一个阶段,代表着结束和消逝。他认为,通过观察桃花溪边的落花,他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这是一种非常深刻的领悟。

他用“了得顿门方自在,修持径路断无差”来表达他对修行的理解。这里的“顿门”可以理解为一种直接明了的领悟,是一种快速获得知识和智慧的方法;“修持径路断无差”则表示修行的道路是没有错误的,只要遵循正确的方法就可以获得成功。他认为,修行应该直截了当,不要绕圈子,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自在。

这首诗也表达了对世人学习道法的无奈和批判。他认为,世人学习道法都是徒劳的,整天忙于劳作却如同在沙子上一样,没有任何收获。这是一种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揭示和批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