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阁峥嵘枕碧流,筹心计虑匪人谋。
千帆不隔云中树,万货来从徼外舟。
富国要先除国蠹,利民须急去民蟊。
使君不日归华近,要路翱翔遍十州。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筛选关键语句,概括其思想内容,并结合题目要求作答,注意不要遗漏要点。
阜通阁:
危阁峥嵘枕碧流。
筹心机虑匪人谋。
千帆不隔云中树。
万货来从徼外舟。
富国要先除国蠹。
利民须急去民蟊。
使君不日归华近。
要路翱翔遍十州。
【注释】
①“危阁”:高而险峻的楼阁。②“峥嵘”: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峻突兀的样子。③“筹心计虑”:指为国为民谋划。④“匪”:非的意思。⑤“千帆”:众多船只。⑥“不隔”:不阻碍。⑦“国蠹”:国家内部的祸害。⑧“民蟊”:害民的寄生虫(比喻腐败分子)。⑨“使君”:这里借称地方长官。⑩“归华近”:回归朝廷,接近皇帝。⑪“要路”:交通要道、官道。⑫“十州”:泛指全国。
【译文】
高高的阁楼耸立于碧水之上,为国为民深思熟虑。千帆竞发的船儿可以不受云雾阻隔;来自远方的各种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往边疆。要使国家富裕,先得消除国家内部的祸害;要想百姓富足,必须先除掉害民的蛀虫。不久你就要返回京城,回到皇帝身边,那时你走的道路将会遍布整个国家。
赏析:
首联写景,描绘出一幅宏伟壮丽的画面:危峻高耸的楼阁耸立于碧波荡漾的江流之上,它像巨人一样伫立在那里,似乎在沉思着如何为国家和百姓着想。诗人用“危阁”、“峥嵘”等词,把阁的雄伟、高峻、突兀写得淋漓尽致,使人仿佛看到一座巍峨壮观的建筑矗立在江边。这既是写实的描写,也是诗人的一种想象,是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的自然流露。
颔联写景,进一步刻画出阁中人的忧国忧民之心。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阁上之人,他们面对滚滚的江水,却毫无忧虑之意,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职责就是在江水中筑起一座座桥梁,连接千里江山,使得万里之遥的人们能互相帮助、互相沟通。
颈联写阁中人在江面上的往来穿梭,以及他们来往的船只。诗人通过这一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那些往来奔波的人们的同情之心,同时暗示了国家繁荣昌盛的景象。
尾联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关爱之情。他知道国家需要富强、人民需要富足,而这一切的基础都在于清除内部的敌人和腐败分子。因此,他呼吁地方官员尽快行动起来,为国家和人民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这首诗通过描绘阜通阁的美丽景观以及阁中人的忧国忧民之心,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对人民的深深关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