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雨冥蒙洗瘴尘,断云遮月尚鳞鳞。
影涵涨浦摇金镜,光动天街碾玉轮。
村市更无沽酒客,小楼时见卷帘人。
不须辛苦琼台上,展席移觞近水滨。
【注释】:
八月十六夜江边对月,即《八月十五夜玩月》。
晚雨冥蒙洗瘴尘,断云遮月尚鳞鳞。
冥蒙:昏暗迷漫的样子。瘴尘:岭南一带多瘴气,故称瘴尘。鳞鳞:形容云彩浓密、重叠的样子。
影涵涨浦摇金镜,光动天街碾玉轮。
涨浦:水涨时汇成的湖泊。摇金镜:比喻月亮像明晃晃的镜子。
光动天街碾玉轮:比喻月光像碾碎的玉轮。
村市更无沽酒客,小楼时见卷帘人。
沽酒客:买酒的人。卷帘人:指在楼上望月亮的人。
不须辛苦琼台上,展席移觞近水滨。
辛苦:辛苦辛劳。琼台:指仙人居住的地方。席:宴席。觞:酒杯。
赏析:这首诗写于元代诗人张可久任南康司理时,是一首咏月诗。前四句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景色。“晚雨冥蒙洗瘴尘,断云遮月尚鳞鳞”,晚雨使瘴气消散,乌云遮住月亮,但仍有如鳞片般排列的云层遮挡着月亮,让人联想到“天公试下人间妆”,给人一种幽美、神秘的感觉;后四句则写自己赏月的情景。“村市更无沽酒客,小楼时见卷帘人。”诗人来到一个村庄,发现村里没有卖酒的客人;而当他登上一座小楼时,又见到楼上有个人在卷帘观望月亮。这两句描写了作者在乡村赏月时,所见之景和所闻之声,也反映了当地百姓安居乐业、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自我抒发感慨:“不须辛苦琼台上,展席移觞近水滨。”诗人觉得不必再去那仙境中的琼台赏月了,因为现在他可以尽情地享受这难得的美景,把酒杯移到江边,与江水相伴,畅饮一番。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自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