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邦地僻少迎将,心逸身闲白昼长。
剩欲哦诗追沈谢,不求名迹拟龚黄。
旋移松石成云壑,时引笙箫入醉乡。
吏散帘垂公事毕,清风一榻傲羲皇。

【注释】:

①吏隐堂:官宦隐退后所筑的别墅。②海邦:指福建,地处海边。③“心逸”两句:意谓隐居生活使心境闲适,白日很长。④哦诗:吟咏诗歌。⑤“不求”两句:意谓不追求名迹、名声,只拟龚自珍的清高与黄庭坚的刚健。⑥旋移松石:意谓把松树和石块移来布置成山壑,成为自然景观。⑦时引笙箫:意谓时常引来箫笛声,进入醉乡。⑧羲皇:指伏羲,相传他是上古帝王,以龙画地为八卦,造历法,作网罟,教民渔猎畜牧。⑨傲羲皇:指傲视羲皇,表示超然物外,独善其身。⑩清风一榻:意谓在清风中安放一张躺椅,表示超然物外,独善其身。

【赏析】:

此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写诗人隐居后的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前四句写诗人隐居生活之乐,后四句写诗人隐居生活之志。全诗语言质朴无华,却意境幽深,韵味无穷,堪称佳作。

首联“海邦地僻少迎将,心逸身闲白昼长”,点出诗人隐居的原因:身处偏远之地,少有机会应酬迎来送往。而诗人则心旷神怡,身闲心静,日子过得悠然自在。

颔联“剩欲哦诗追沈谢,不求名迹拟龚黄”,进一步抒写了诗人的隐逸情怀。这里说,自己虽然也想效仿古代大诗人沈约、谢灵运等人的诗歌风格,但并不追求名利功名;而是想学习古代名臣龚遂、黄香等廉洁自守、勤政爱民的品质。这既表现了诗人的高远境界,也反映了诗人的高尚情操。

颈联“旋移松石成云壑,时引笙箫入醉乡”,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隐居生活图景:诗人把松树和石头移到身边,形成了一片美丽的云壑;而时常引来的箫笛声,也让人陶醉其中。这既体现了诗人的隐士风范,也展示了他高雅的情趣爱好。

尾联“吏散帘垂公事毕,清风一榻傲羲皇”,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当官员们散去,政事告一段落时,诗人放下帘子,独自躺在榻上,欣赏着那清凉的风。在这宁静的环境中,他感到无比自由和惬意,仿佛已经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人生的极致。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优美的隐居生活图景,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高远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