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君凌云材,节叶贯霜雪。
千林富东南,百种自区别。
前后互萌芽,一一调苦舌。
猫头效𡾋嵬,竹箭资琐屑。
世方嗜柔腴,我独甘苦节。
幽姿照匕箸,挺特似英杰。
定非淇园栽,要是首阳蘖。
侯门厌珍烹,鼎俎杂葵蕨。
安能知正味,但欲取客悦。
何当荐君盘,茹香资激烈。
欲雪会稽耻,志气在餔歠。
甲卒五千人,犹能霸吴越。
《五月七日分韵得食苦笋诗》赏析
在北宋时期,李光以他的才情和诗作广受赞誉,其《五月七日分韵得食苦笋诗》便是其中的佳作。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更折射出一种超脱世俗、坚守本真的人生态度。
诗的前两句“此君凌云材,节叶贯霜雪”,描绘了苦笋如玉树临风的姿态,不畏霜雪的坚韧。这样的笔法使得苦笋的形象高大起来,仿佛能直插云霄,与周围的环境形成强烈对比。诗人通过这种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了苦笋的高贵品质,也暗示了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接下来的诗句“千林富东南,百种自区别”则细腻地描绘了不同品种苦笋在林木间的独特地位。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生态的赞美,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界多样性的尊重和理解。而“前后互萌芽,一一调苦舌”则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将苦笋的生长状态具象化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使人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
诗中的“猫头效礧嵬,竹箭资琐屑”,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将苦笋的形态特征形象化,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观察入微的功力。而“世方嗜柔腴,我独甘苦节”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取向,他选择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即偏爱苦涩的食物,以此来彰显自己的性格和追求。
诗的后半部分“幽姿照匕筯”,将苦笋置于一个高雅的环境中,展现了它独有的风韵。而“挺特似英杰”则通过对苦笋的人格化描写,赋予了苦笋一种超越普通蔬菜的品格,使之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
最后一句“欲雪会稽耻,志气在餔歠”,则把个人的抱负和志向与整个国家的历史联系起来,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同时,“甲卒五千人,犹能霸吴越”这句,更是以豪迈的气势,展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五月七日分韵得食苦笋诗》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它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又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理想的追求。通过对苦笋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哲学,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