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丘西风鼓战尘,令狐抵死挠张巡。
面当六矢无降色,惊讶雷公是木人。
注释:
雍丘(今河南杞县):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国时路过此地。
雍丘西:《左传·定公四年》记载:“秋八月己未,吴入蔡,遂伐陈。……冬十月庚寅,吴败之鸡父,获其大夫齐夏朔”。即此诗所咏之事。
令狐(今山西临猗县北):在晋地,为晋文公重耳的故城。张巡守令狐时,曾与安禄山叛军交战,后被俘不屈而死。
抵死:拼死。
挠:阻止、阻挠。
面当六矢无降色:面对六枝箭矢没有一点恐惧之色。
惊讶雷公是木人:对雷声和雷电感到惊奇,好像那雷电是木头做的一样。比喻声音大而空洞,使人无法相信。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当时唐朝军队正在抗击安禄山叛军。诗人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忠诚以及对战乱中百姓的同情。雍丘之战是唐朝与安禄山叛军之间的一场激战,张巡坚守令狐,最终战死。诗人以张巡为榜样,表达了对朝廷和人民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中百姓遭受的痛苦的同情,以及对战争破坏的不满。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绘战场上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观点。诗人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战场的惨烈和士兵的英勇,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