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西城住,今逾十载期。
栽花成茂树,种柳长高枝。
移接从渠巧,夸传到处知。
担头挑卖去,一一是趋时。

【注释】

马城:指长安城,这里指唐代的首都长安。老子:即老子(李耳),古代道家思想家。西城住:在长安西边居住。逾:超出,超过。栽花成茂树:种花长成了茂密的树木。种柳长高枝:种柳生长得又高又长。移接从渠巧:移植接枝的技巧很巧妙。夸传到处知:夸耀传播到处都知道。担头挑卖去:用扁担挑着去出卖。一一是趋时:《论语》有“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意思是说孔子认为,君子即使没有吃饭,也要遵循仁义的原则,不放弃自己的信念,不违背自己的道德。这里是说孔子认为做官应该始终如一地追求正义和道义。趋时:追求时事。

【赏析】

《马城》诗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通过描写马城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对时事的态度。全诗四句,每句都紧扣一个关键词。

首句“老子西城住”,以老子为喻,暗讽当今之世与老子所处的周朝末年有着惊人的类似之处,而自己则像老子一样,在西城居住,时间已经过去十年了。这一句表面上是对现实的感叹,实际上是在表达出一种无奈的情绪。

二句“栽花成茂树,种柳长高枝”,则是对马城的美景进行赞美。栽花、种柳是文人雅士经常做的事情,也是他们表达自己审美情趣的一种方式。这两句诗通过描写马城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句“移接从渠巧,夸传到处知”,则是对马城人的智慧和才能的赞扬。移接从渠巧,指的是马城市民善于运用智慧和能力,将周围的土地进行有效管理,创造出一片繁华的景象。夸传到处知,则是指马城市的名声远播四海,人们都知道这个城市的美好和繁荣。这两句诗通过对马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才和智慧的重视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最后一句“担头挑卖去,一一是趋时”,则是对马城市民生活的写照。担头挑卖去,指的是马城市的市民们为了生活,挑起扁担,走街串巷,推销商品。一一是趋时,则是指他们在推销商品的过程中,总是能够准确把握市场动态,顺应时代潮流。这两句诗通过对马城市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勤劳和智慧的赞美以及对时代变化的敏锐洞察力。

这首诗通过对马城的景物和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智慧和魅力的城市形象。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时事的态度和看法,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