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不改色,残碑空藓衣。
多年翁仲在,寒食子孙稀。
魈鬼时凭树,虞人夜伏机。
悲凉眼前事,火葬未全非。
【注】
废墓:指被废弃不用的墓地。
山水不改色:指山还是山,水还是水,颜色不变。
残碑空藓衣:指墓碑被苔藓覆盖。
多年翁仲在:指许多年过去了,但石人(守卫陵墓的士兵)依然存在。
寒食子孙稀:指寒食节期间,祭祀的人很少。
魈鬼时凭树:指山林中的鬼魅时常依附树木。
虞人夜伏机:指古代掌管火葬的官吏夜间巡视。
悲凉眼前事:指眼前的景色令人悲伤。
火葬未全非:指火葬虽然有其道理,但并非完全正确。
【译文】
山依旧绿,水依旧清,墓碑上长满了青苔。
许多年了,守卫陵墓的士兵还在,但祭祀的人已经少了。
山林中常有鬼魅出现,看守火葬场的官吏也在夜里巡视。
眼前的景色使人感到凄凉,火葬虽好,但并非完全对。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废弃墓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文化和自然变迁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山水、墓碑、鬼魅、虞人等元素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荒凉、孤独和哀伤的氛围,同时也揭示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诗中的“山水不改色”、“残碑空藓衣”等意象,都暗示了自然的永恒和历史的沧桑。而“翁仲在”、“寒食子孙稀”等句则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和人性的冷漠。最后一句“火葬未全非”,则是对传统火葬观念的一种质疑和反思。整首诗歌情感深沉,意境宏大,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