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花如雪忽秋残,翠老溪头几曲山。
心逐浮云朝独出,家临清霅暮能还。
世情大似醉翁醉,景物偏偷闲客闲。
早晚诛茆继三径,招呼明月弄潺湲。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全篇以苕花为线索,描写了苕溪之秋日景色和作者泛舟的所见所闻。

第一联“苕花如雪忽秋残,翠老溪头几曲山。”苕花如雪”点明了季节是秋季,又因“苕花如雪”而使秋天更加清冷,所以此句应理解为:秋天里,苕花洁白无瑕,如同积雪一般,给秋天的景色增添了几分凄清的色彩。这一句中的“苕花”、“几曲山”、“秋残”,共同构成了一个凄清、幽静的画面。

第二联“心逐浮云朝独出,家临清霅暮能还。”“心逐浮云”比喻自己像被风吹散的浮云一样,在天地间飘荡不定;“朝独出”“暮能还”则表明自己虽身在江湖,心仍牵挂着故园,时时思归。

第三联“世情大似醉翁醉,景物偏偷闲客闲。”“世情”即世俗之情。“醉翁醉”用陶渊明的典故。陶渊明曾作《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醉翁”在这里指陶渊明。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说“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这里的“倚南窗”也是指陶渊明。陶渊明的“醉翁”就是陶渊明自己,所以这里“世情大似醉翁醉”,意思是说世俗之情像陶渊明那样沉湎于山水之间,与世无争,超然物外。“偷闲客闲”指陶渊明在官场上的不得志,他退隐田园时心情很悠闲自在,就像“醉翁”一样,因此诗人自比“偷闲客”。

第四联“早晚诛茆继三径,招呼明月弄潺湲。”“诛茆”指铲除荒草。“三径”指孔子的三个学生周游列国归来,经过老家,在后院中开辟了一条小路,供他们来往行走,后来这条小路就叫“三径”,“诛茆”即是要铲除杂草。“招月弄潺湲”的意思是说,早晚都要铲除杂草修整房屋,迎接月亮的到来,让潺湲的流水声陪伴着我。

【答案】

泛舟之龙坞

苕花如雪忽秋残,翠老溪头几曲山。

心逐浮云朝独出,家临清霅暮能还。

世情大似醉翁醉,景物偏偷闲客闲。

早晚诛茆继三径,招呼明月弄潺湲。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泛舟苕溪时的所见所感。开头两句,写苕溪秋天的美景。“苕花如雪忽秋残”是说苕溪边的野花像一片片的雪花一样纯洁美丽,但是秋天一到,美丽的苕花就渐渐地凋谢了。“几曲山”是说苕溪两岸都是山,弯弯曲曲地延伸开去。

中间二句,写诗人的心境。“心逐浮云朝独出,家临清霅暮能还”是说,清晨的时候我独自乘船出航,傍晚的时候我又乘船回来。“浮云”比喻诗人自己的身世。“朝独出”“暮能还”表现的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三联,写诗人的感慨。“世情大似醉翁醉,景物偏偷闲客闲”是说世俗之情像陶渊明那样沉湎于山水之间,与世无争,超然物外。“偷闲客闲”指陶渊明在官场上的不得志,他退隐田园时心情很悠闲自在,就像“醉翁”一样,因此诗人自比“偷闲客”。

第四联,写诗人的打算。“早晚诛茆继三径,招呼明月弄潺湲”是说早晚都要铲除杂草修整房屋,迎接月亮的到来,让潺湲的流水声陪伴着我。

可见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和想法,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