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饮今希陋巷颜,忽闻佳客款柴关。
风生荷芰青蘋末,诗寄烟波叠翠间。
伏枥常怀千里志,在原相望几人闲。
新篘红友明朝熟,肯放扁舟取次还。

这首诗是苏轼在1078年(宋神宗熙宁元年)所作。

下面是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释:

子清弟冒暑见过: 这是第一句,描述的是子清弟弟冒着炎热的天气来拜访我的情形。”子清”指的是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冒暑”是指不顾炎热的天气。

瓢饮今希陋巷颜,忽闻佳客款柴关。: 第二句是说现在很少见到有人在简陋的小巷里喝酒了。”瓢饮”是指用瓢喝水,形容贫穷或者简朴的生活方式。”佳客”是指好的客人。”款柴关”是指在柴门边款待客人,这里指朋友来访。

风生荷芰青蘋末,诗寄烟波叠翠间。: 第三句描述了风吹动荷叶、荷花和水草的情景,以及诗人将这些自然景象融入诗句中。”荷芰青蘋末”指的是荷叶、荷花和水草等植物,”烟波叠翠间”是指水面如同烟雾般缭绕,绿色植物点缀其间。”诗寄烟波叠翠间”是指将自己的诗作寄托在这些自然景象之上。

伏枥常怀千里志,在原相望几人闲。: 第四句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高位,但仍有远大的志向。”伏枥”是指马低头吃草,这里比喻人有抱负却不被重用。”在原相望几人闲”是指站在高处观望远方,看到有很多人都在悠闲地生活,与自己形成对比。

新篘红友明朝熟,肯放扁舟取次还。: 第五句描述了新的酒酿即将成熟,可以品尝。”篘红友”是指酿制的新酒,”明朝熟”是指明天就可以喝到。”肯放扁舟取次还”是指愿意放下船只去任何地方,随意地回家。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与子清弟的见面、夏日的自然景色、自己的志向以及对生活的随性态度,展现了作者豁达的性格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