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妃从以万玉女,正倚广寒琪树柯。
端怜横笛陇头罢,不恨落梅江上多。
翠袖清尊知老矣,薰炉茗碗奈侬何。
梦惊篷背遽如许,会唤阳春有艳歌。
和人梅诗
玉妃从以万玉女,正倚广寒琪树柯。
端怜横笛陇头罢,不恨落梅江上多。
翠袖清尊知老矣,薰炉茗碗奈侬何。
梦惊篷背遽如许,会唤阳春有艳歌。
注释:
- 玉妃:即月亮中的嫦娥。
- 万玉女:《云笈七签》卷八十六《太上洞玄灵宝元黄赤庭大洞真经》中有“玉女五千”之说,这里借指仙女们。
- 广寒:即月宫。
- 琪(qí)树柯:用琪树的枝条形容月亮的形状,琪树是传说中的仙树。
- 端怜:非常怜悯。
- 横笛:《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中有《横吹曲辞·陇头流水声送别》等作品,陇头是送别的地方。
- 陇头罢:在陇头吹完横笛。
- 不恨:不感到遗憾。
- 翠袖:女子的袖子。
- 清尊:清美之酒樽。
- 薰炉:熏香用的铜炉。
- 茗碗:茶碗。
- 奈侬何:《世说新语·咏雪》中有“谢安石在雪中咏雪”的故事,后人以此表示无奈。
- 篷背:船篷。
- 阳春:指春天,这里代指美好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欣赏了一幅描绘月宫景象的图画后,即兴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通过描写月宫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诗的前两句“玉妃从以万玉女,正倚广寒琪树柯”,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月宫中仙女们的优雅姿态和月宫的美丽景色。其中,“玉妃”指的是月亮中的嫦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月神;“万玉女”则是指无数仙女,她们围绕着月宫翩翩起舞,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而“正倚广寒琪树柯”则进一步描绘了月宫的壮丽景象,用琪树的枝条来形容月亮的形状,使月亮更加生动形象。
诗的第三句“端怜横笛陇头罢”,则是通过描绘月宫中人们的生活情景来表达诗人的情感。陇头是送别的地方,在这里吹奏横笛,意味着送别之人已经离去,只剩下月宫中的仙女们独自面对这宁静的夜晚。这种离别的伤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得诗人不禁感到惋惜和怜惜。
诗的第四句“不恨落梅江上多”,则是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这里的“落梅”指的是飘落的梅花,象征着冬天的到来和季节的更替。诗人并不因为江上的梅花数量众多而感到遗憾,反而对这些自然的美景感到欣喜和喜爱。
诗的第五句“翠袖清尊知老矣,薰炉茗碗奈侬何”,则是对人生岁月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里,“翠袖”指的是女子的袖子,代表着青春和美丽;“清尊”则是清美之酒樽,代表着人生的短暂和易逝。而“薰炉茗碗”则分别代表了生活的舒适和安逸,与“知老矣”、“奈侬何”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青春年华的留恋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诗的第六句“梦惊篷背遽如许,会唤阳春有艳歌”,则是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生活的热情期待。这里的“梦惊篷背”指的是梦中惊醒的情景,意味着生活中充满了未知和可能;“会唤阳春”则是指美好的时光即将到来,呼唤着人们去珍惜和享受这美好的人生。
整首诗通过对月宫景象的描绘、对离别情感的抒发以及对人生岁月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之情。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诗歌富有诗意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