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憎风雨暗炊熟,朝日似为寒食晴。
树头树底作许好,举扬春事怜音声。
聊呼上坐行饱饭,着处小立惟青青。
更无花片近老眼,快遣鸧鹒来一鸣。
【注释】
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二日。古人有禁火寒食,吃冷食冷饮的习俗。因“食”与“噬”谐音,故又称“禁火”。
正恨:很恨。
风雨:指阴云密布。
树头树底:树上和树下。
作许:许多,很多。
举扬:吹奏。
怜音声:爱惜鸟鸣声。
上坐:座中最高位,即首席。
着处:停留的地方。
青青:草木茂盛貌。
花片:指柳絮。
老眼:年岁已高的眼睛。
快遣:快叫。
鸧鹒(láng lí):鸟名,即布谷,俗称子规、催耕鸟。
【译文】
正恨阴云蔽日雨打寒食,清晨阳光好像为了寒食天晴而出现。树头上树下有很多鸟儿飞来鸣唱,吹奏春天的美好声音让我喜欢。我请坐在首位的友人一起吃饭,坐下后站立起来只看见青草。没有花片飞来靠近老眼,赶快叫布谷鸟飞来报晓啼鸣。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初春景色的五言古诗。诗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首句以“憎”字领起全篇,写自己痛恨阴雨绵绵,盼望晴天的心情;次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太阳好似为寒食节而晴朗,突出了初春时节阳光明媚的特征;三、四两句是写诗人对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树木繁茂,鸟语欢快;五、六两句,诗人邀请座中之客一同饱餐一顿美餐,并欣赏那美妙的自然风景;最后两句抒发了喜爱春天的情感,同时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