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足犹欹枕,欢沉即掩樽。
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野色兼山远,溪流涨雨浑。
渊明有归意,惟是对桐孙。
【注释】
春郊晓望:春天的郊外,早晨去远望。
欹枕(yīzǐ):斜倚着枕头。欹是侧的意思。
掩樽(yǎnzhūn):把酒杯盖住。掩是盖住的意思。
风花飞有态:风把花瓣吹起有姿态。
烟絮坠无痕(yùnxùduòwúhén):像烟一样轻盈的柳絮落下没有痕迹。
野色兼山远:野外景色和远处的山相连在一起。
涨雨浑(zhǎngyǔhún):雨水上涨混浊不清。
渊明有归意:陶渊明有回家的意愿。渊明,即陶渊明。
惟是对桐孙:只有对着梧桐树的子孙们。桐树的叶子在秋天变黄后落下来,所以称“桐”。这里指陶渊明。
【译文】
睡足了仍斜靠着枕头,欢乐过后便把酒杯盖紧。
风使花瓣飞舞有姿态,柳絮轻轻飘落没有留下痕迹。
野外景色和远方的山连在一起,溪水暴涨好像下雨一样混浊。
陶渊明有归隐的意愿,只有对着梧桐树的子孙们。
【赏析】
《春郊晓望》是唐代诗人王驾所作五律诗之一。此诗写于作者晚年闲居之时,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联“睡足犹欹枕,欢沉即掩樽。”写诗人在春日黎明时分醒来,慵懒地斜靠在枕头上,享受着悠闲自在的感觉。他的心情愉悦到了极点,以至于一高兴就喝得酩酊大醉,随即把酒杯也盖上了。
颔联“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画面。风吹拂着花朵在空中飞舞,它们翩翩起舞,仿佛有着自己的个性。而那轻盈如烟的柳絮,则缓缓飘落,毫无踪迹。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里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颈联“野色兼山远,溪流涨雨浑。”进一步拓展了诗人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他发现田野上的景色与远处的山脉相互映衬,显得更加辽阔壮丽;而溪水则因为雨水的涌入而变得汹涌澎湃,仿佛与天空中的云朵相融。这些景象都给诗人带来了无尽的遐想和感慨。
尾联“渊明有归意,惟是对桐孙。”则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他想起了陶渊明这位伟大的隐士,深感自己也应该追随他的足迹,远离尘世的纷扰和名利的诱惑。因此,他决心隐居山林,过上一种清静自然的生活。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