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曲惨鹍鸡,沿湘望翠微。
人从南浦别,客向洞庭归。
晓雁并芦远,宵禽负叶飞。
还家落秋后,社橘老金衣。
【注释】
1.别曲惨鹃鸡:别时凄苦,杜鹃啼鸣。鹃鸡即杜鹃,古代传说中一种鸟,其鸣声凄楚,故称。
2.沿湘:沿着长江流经衡阳一带的湘江(今称湘水)。
3.人从南浦别:人从南边的小洲上离别。
4.客向洞庭归:客人在洞庭湖上返回。
5.晓雁并芦远:清晨时,大雁和芦苇远远地飞去。
6.宵禽负叶飞:夜幕降临时,鸟类背着树叶飞行。
7.还家落秋后:回到家里已是秋天过了。
8.社橘老金衣:社日是农历二月初二是祭土地神的日子。橘子成熟时,人们把它放在社庙祭拜。“还家落秋后”指到了这个时节。
【赏析】
此诗写诗人送别朋友回乡。诗中以凄楚的哀调写出了友人离去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前途的关心与祝愿。全诗情真意切,辞浅意远,耐人寻味。
“别曲惨鹍鸡”,起笔突兀,直入正题,点出“别”字。这是一首送别诗,而诗人却并不直说送别的场景,而是从送别的环境入手。“别曲惨鹃鸡”,别时凄苦,只有那杜鹃啼鸣声声,更增添了别离的悲凉气氛。
“人从南浦别,客向洞庭归。”首联交代了友人离京的时间、地点。“南浦”即小洲,是友人离别的地方。“客向洞庭归”,说明友人将乘舟返归故乡。“客”就是行旅之人。这一句既交待了友人离开京城的时间、地点,又暗示了送别之地。
“晓雁并芦远,宵禽负叶飞”。颈联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晚景图。天刚破晓,大雁和芦苇已经远远地飞到天边;夜幕降临时,鸟儿们背着叶子,在天空飞翔。诗人运用比喻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傍晚时分的景色。尾联:“还家落秋后,社橘老金衣。”“还家”指回家,“社橘”指祭祀土地神用的橘子,“社”为春社,“秋社”为秋社。“老金衣”指秋收已毕,农民收获了粮食和果实。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全诗结构紧凑,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感情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