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君惊暮节,助我思流年。
嘒若横吹管,繁如未破弦。
城残嘶外月,林暝噪馀烟。
块坐秋风里,潘郎鬓飒然。

【注释】

劳君:使您。

惊暮节:惊骇的是暮春时节的时令。

助我:使我。

流年:流逝的岁月。

嘒若:形容声音微小。

横吹:横吹管乐。

繁:多,这里指声音多。

未破弦:未完全断裂的琴弦。

城残:城墙残缺不全。

嘶外:城外。

林暝:天色昏暗。

噪馀烟:嘈杂过后的烟气。

潘郎鬓飒然:潘安的鬓发因秋风而稀疏飘乱。潘安是东晋美男子,以俊俏有风度著称。

【译文】

使您惊恐的是暮春时节,它又让我想起了逝去的时间。

微弱地发出的声音像是横吹管乐,又多得像没有断尽的琴弦。

城墙残破,在月色下传来凄厉的嚎叫声;树林里,夜晚的喧嚣声还缭绕不散。

独自坐在秋风中,潘安般俊美的面容已显得风华不再。

【赏析】

《闻蝉有感三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此诗通过写蝉声和秋夜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对时局的失望以及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首句点明季节,“暮”字写出了时间,“惊”字写出了心情,表现了自己对时令变换的敏感。第二句紧承上句,从听觉方面写,“思流年”则从时间方面写,二者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第三句写蝉声。“嘒”与“横吹管”同韵,“繁”与“弦”同韵,所以用这两个字来写声音,既形象又贴切。“未破弦”既写出了声响的特点,也暗示着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第四句写环境。“城残”二字,既写了城楼残破的景象,又暗含了战乱带给人民的伤痛。“嘶外”一词,既表现了声音的凄厉,又表现了战场的紧张。第五句写夜色。“林暝”既写出了环境的阴暗,又暗示了战争的残酷。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心情。“块坐秋风里”一句,既写出了自己的孤独,又写出了自己的无奈。“潘郎鬓飒然”,既是对自己外貌的描述,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写蝉声、秋夜、环境、心情,将诗人对时局的失望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