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愧公车牍,今投海岸簪。
逢齑还忌热,居陆更忧沈。
楚岫偏藏玉,燕台岂乏金。
前途见杨阮,只是有沾襟。
【解析】
- “昔愧公车牍”:昔日惭愧因公车公文的烦扰。“今投海岸簪”:如今投靠海边,当上了隐士。“居陆更忧沈”:居住在陆地上,担忧自己沉没。“楚岫”:指江中沙洲。“杨阮”:指东晋名士陶渊明、谢灵运等。2. 译文:我过去因为公车的文书而感到惭愧,现在隐居在海边的山丘上。我在陆地上生活,担心自己沉没。楚国的山峰里藏着美玉,燕国台城的宫殿难道缺少金财?但前途见杨阮,只是有沾襟而已。3. 赏析:诗人自比为“退居五首”,表达了对仕途的失望,对自己归隐生活的满足和自豪。“昔愧公车牍”一句,写自己当初因为被推举为秀才,而不得不应诏入都应试,因此内心十分愧疚。“今投海岸簪”,则表明自己终于摆脱了仕途的羁绊,可以过隐居的生活了。“逢齑还忌热”,是说自己虽然远离官场,但对朝廷的忌恨依然存在,这大概是因为朝中仍有人妒忌他的才华吧。“居陆更忧沈”,意思是说,自己虽然隐居于海渚之上,但仍然担心自己会沉没。这两句诗写出了作者既庆幸自己脱离官场,又担忧自己的命运,体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复杂态度和矛盾心理。“楚岫偏藏玉”,是说自己虽然隐居山林,但像楚国山中的玉石一样,仍然蕴藏着美好的品质。“燕台岂乏金”,则是说自己虽然已经远离朝廷,但在燕国台城之旁的宫廷里却并不缺少金钱财富。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虽隐居山林却仍然受到赏识和重用的自信和骄傲。最后两句是写自己虽然与世俗之人如杨阮等不同流合污,但却也不免要遭受世人的嫉妒和讥讽。“只是有沾襟”,就是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只是有沾襟而已”。4. 全诗以自我解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答案】
①昔愧公车牍:往日因应举赴京参加考试而感到惭愧;②今投海岸簪:现在投靠海边的山丘隐居;③逢齑还忌热:遇到辛辣的食物还要害怕过热;④居陆更忧沈:居住在陆地上还要担忧自己沉没;⑤楚岫偏藏玉:像楚国山中的玉石一样美好;⑥燕台岂乏金:在燕国的台城旁边不缺金钱财富;⑦前途见杨阮:只是看到前途还有杨、谢(即东晋的名士陶渊明与谢灵运)等人;⑧只是有沾襟:只是有沾衣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