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公三入,边陲扰太平。
啖金真间敌,挠酒不寒盟。
上印情虽切,然髭病遽轻。
惜哉天弗憗,宸幄泪先横。

【注释】

遣吏视诸公茔树回:派人去查看众大臣坟墓。

文正王丞相:指王旦,因官至枢密使、平章事、太子少师等职,人称”王文正”。

啖金真间敌:吃金子来收买敌人。

挠酒不寒盟:用美酒来拉拢对方,使其不怀疑盟约的可靠性。

上印情虽切:表示对皇上一片忠心。

然髭病遽轻:然而胡须却因病而脱落。

天弗憗(yù):上天不能保佑。

宸幄(huò)泪先横:皇帝在宫中流泪了。宸,帝王居住的地方;幄,帐幕,这里指皇帝。

【译文】

庆历三年三次出使契丹,边陲骚扰太平无事。

吃黄金真能收买敌人,用美酒可以打动对方,使盟约不再有疑。

皇上的诏书虽然恳切,但胡须却因病过早脱落。

可惜呀上天不能保佑,皇上在宫中流泪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王旦送行的诗作。王旦是宋太宗时进士出身,历任翰林学士、枢密使、平章事等,是北宋一代名臣。仁宗庆历年间曾三入契丹,其时契丹多次侵扰边境,朝廷内外都为之忧心忡忡。王旦作为朝廷大臣,自然责无旁贷,因此他“三入契丹”,积极主张抗敌,力主加强边防。他的这些主张和行动,深得皇帝的赞许和信任,故有“庆历三相”之誉。但是,由于契丹不断侵犯边境,给北宋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使得朝廷上下为之焦虑不安。王旦作为国家重臣,自然承担着巨大的压力。所以,在王旦出使契丹期间,朝廷内外都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有所成就,以减轻朝廷的压力。然而,王旦却未能取得理想的结果,反而被罢为观文殿大学士、判陈州,后来又被贬为知亳州。因此,当王旦被免职后,人们都非常惋惜和不平。于是有人为他写了这首送别诗。

全诗前四句写王旦出使契丹期间的情况。首联点明“庆历三入”,说明王旦三次出使契丹的时间。颔联写王旦的出使情况:“啖金真间敌”,意思是说王旦为了收买契丹,不惜吃下金疮药;“挠酒不寒盟”,意思是说王旦用美酒来拉拢对手,使其不再怀疑盟约的可靠性。这两句都是夸张的说法,但也是当时实际情况的真实反映。颈联写王旦被免职的原因:“上印情虽切”,意思是说皇上的诏书虽然恳切,但是没有达到目的;“然髭病遽轻”,意思是说因为疾病的缘故,导致胡须脱落,所以头发也随之变白。尾联写人们对王旦的哀思:“天弗憗(yù),宸幄泪先横”。意思是说:上天不能保佑你,皇帝在宫中流泪了。这里的“宸幄”是指皇帝的宫殿。“宸幄泪先横”的意思是说:皇帝在宫中流泪了,这是对王旦被免职的最深切的哀悼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