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去劝明辟,俄归参大钧。
公孙未及相,诸葛已伤神。
名待天渊蔽,文争日月新。
英魂同玉树,不向土中春。
诗句释义:
遣吏视诸公茔树回有感文正王丞相:派遣官员查看各位大臣的墓地。“遣吏”指派遣官员;“诸公”泛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茔树”指墓地;“回有感”表示有所感触。“文正王丞相”指南宋宰相王炎,因谥号“文正”而得名。
昔去劝明辟,俄归参大钧:从前去劝说皇帝开国(明辟),突然又回来参与重大决策(参大钧)。“劝明辟”指劝说皇帝登基;“参大钧”指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
公孙未及相,诸葛已伤神:公孙瓒还未担任丞相(未及相),诸葛亮就已忧心忡忡。“公孙”指公孙瓒,东汉末年的一位军阀;“未及相”意指尚未担任过丞相;“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以智慧和忠诚著称。“伤神”形容因忧虑而心神不宁。
名待天渊蔽,文争日月新:名声高扬如天之广袤(待天渊蔽),文章才学竞争如日月交替更新。“名待”意为等待、期望;“天渊蔽”形容名声极大;“文争”指才华和才能的较量;“日月新”比喻文章或才华不断更新进步。
英魂同玉树,不向土中春:英雄的魂魄与玉树齐名,不愿沉没于泥土中。“英魂”指英勇的精神或灵魂;“玉树”原指美玉般的树木,这里比喻英勇的英雄;“不向土中春”意指不愿意像泥土里的花朵一样凋零。
译文:
昔日你去劝说皇上开国(明辟),忽然又回来参与重大决策(参大钧)。
公孙瓒还没担任过丞相(未及相),诸葛亮已忧虑不安。
你的名字高扬如天之广袤(待天渊蔽),你的才华竞争如日月交替更新。
英勇的灵魂与玉树齐名(英魂同玉树),不愿沉没于泥土中(不向土中春)。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历史上某位杰出人物的评价和怀念。通过对这位人物的功绩、影响及其命运的描绘,表达了对其英勇、才智、精神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英雄末路的感慨。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情感真挚,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