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日二毛生,秋来无复惊。
南风随楚俗,北斗望都城。
坞栗霜开罅,池莲雨折茎。
停樽问天意,何适付枯荣。

秋兴

先日二毛生,秋来无复惊。

南风随楚俗,北斗望都城。

坞栗霜开罅,池莲雨折茎。

停樽问天意,何适付枯荣。

注释:

  1. 先日二毛生:前天我已经年老,头发已白。
  2. 秋来无复惊:秋天到来,我已经不再感到害怕。
  3. 南风随楚俗:南方的风俗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
  4. 北斗望都城:在北斗星下望着都城。
  5. 坞栗霜开罅:山里的栗子在寒露中开裂,形容天气寒冷。
  6. 池莲雨折茎:池塘中的莲花在雨水中折断了花茎。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秋兴八首》之一。全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作者内心的感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首句“先日二毛生”,诗人自比为“二毛”之辈,感叹自己的年事已高。次句“秋来无复惊”,则表明他并不因此而感到恐惧或不安。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的从容和自信。
    第三句“南风随楚俗”,以“南风”象征春天的气息,暗示着季节变化带来的生机和活力。而“楚俗”则代表了南方的地方特色,体现了诗人对地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
    第四句“北斗望都城”,则将诗人的视线转向远方的都城。这里的“都城”可能指的是某个重要的文化或政治中心,象征着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接下来的四句则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坞栗霜开罅”描绘了山中的栗子在寒露中开裂,形象地表现了天气的寒冷。而“池莲雨折茎”则描绘了池塘中的莲花因雨水而折断花茎的情景,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这些自然景象的描写,既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最后两句“停樽问天意,何适付枯荣”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在饮酒之余停下酒杯,向天空发问,思考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他询问自己应该如何对待人生的得失、荣辱,以及如何面对生命的终结。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沉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和抒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