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岁南趋寿,今兹北向陈。
淹留桂枝客,还入玉关人。
鬓发都成葆,缨镶幸濯尘。
心知来往数,不敢问迷津。
【注释】
①故岁:往年。
②陈:陈列,指朝见。
③淹留:停留。
④玉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⑤葆(bǎo):草木茂盛的地方。
⑥缨镶(yīng xián):帽檐上的饰物。
⑦迷津:迷路的渡口。
⑧心知来往数:心里知道来回的次数多得很。
【赏析】
这是作者被贬谪到边远之地,途中所作。诗写于赴任途中,诗人面对边陲荒凉的景色,想到自己年老体衰而仕途坎坷,不禁悲从中来。此诗以“道中二首”为题,实际只写了一首,另一首诗已失传。
首联:“故岁南趋寿,今兹北向陈。”诗人说:“往年我南往寿州,今年我北去边塞陈奏。”这两句是说自己在去国途中的心情。诗人从南往北去寿州,又从北往南回边塞陈奏,说明诗人在宦途中南北奔波,劳顿辛苦。
颔联:“淹留桂枝客,还入玉关人。”诗人说:“长久滞留在京都做官的人,又回到了边城。”这里“桂”是古时对京城长安的代称,“玉关”指边关。这里说的是久居京师的文人士大夫们纷纷来到京城,希望在朝廷里施展抱负,而一旦得志,又纷纷回到边关去。诗人感慨万千,既羡慕那些得意归来的人,又为自己不能像他们那样功成名就而感到遗憾。
颈联:“鬓发都成葆,缨镶幸濯尘。”诗人说:“头发全都成了茂密的草场,帽檐上的饰物却沾满了尘埃。”这里的“葆”(bǎo)是茂盛的意思。诗人感叹自己虽然年华已逝,但头发依然茂盛;然而自己的荣华富贵却已经不复存在了。
尾联:“心知来往数,不敢问迷津。”诗人说:“我心里知道这样的来回次数太多了,所以不敢再去问什么道路的迷惑。”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前途的忧虑和无奈。他明知这样的往返会有很多,但仍然无法改变现状。
【译文】
去年南行去寿州,今年又往北到陈奏。
长时间留在京都做官的人,又回到了边城来。
头发全成了茂密的草场,帽檐上的饰物却沾满了尘埃。
心里知道回去的次数多了,不敢再去问什么路的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