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花联醉七经春,犹佩当年一彩纶。
京邑风尘初倦客,楚伧涂辙欲妨人。
信潮暮送吴艎稳,公秫秋供箬酎醇。
江外何因凭尺素,宕渠波恶损文鳞。
【解析】
本篇是作者送别友人时所作。吴感,名不详,生平事迹失考。归安簿,应是作者的官职,据《旧唐书·刘禹锡传》记载:刘禹锡“以子播任监察御史。”可知,作者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与友人相别。
【解答】
译文:苑花连着沉醉了七经春天,还佩带着当年一条彩色的丝纶带。京城的风尘让我厌倦漂泊的游子,楚地的路途想妨害行人。潮水在暮色中把轻舟送到江边,公山秫米供我酿制醇厚的酒醪。江外哪里凭信写尺素?宕渠的水恶又损坏了文鳞。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春,诗人因受朋党攻击,被贬为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司马。此时他正在赴任途中,故写下此诗赠给友人吴感。首句“苑花联醉七经春,犹佩当年一彩纶”,写自己与友人分别后思念之情。“苑花”指长安城苑中的鲜花。苑是宫苑,这里指长安。“联”即连续,“彩纶”指彩色的丝巾。意思是说:我与友人在长安城中赏花饮酒,度过了七个春天,我还佩戴着当年赠送的一条彩色的丝巾。次句“京邑风尘初倦客,楚伧涂辙欲妨人”,写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京邑”指京都长安。“风尘”指官场中的污秽之事。“楚伧涂辙欲妨人”,意谓自己像楚地旅人一样,正打算避开官途的污秽,过一种清静的生活。第三句“信潮暮送吴艎稳,公秫秋供箬酎醇”,写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情景。“吴艎”即小舟,泛指船只。“信潮”即潮信,即涨潮落潮的节律。“吴艎稳”即吴船稳当。“箬”,是一种用竹叶制成的箬笠,用来包粽子。“箬酎醇”意谓用箬叶包裹的粽子,可以酿成醇美的酒浆。第四句“江外何因凭尺素,宕渠波恶损文鳞”,写诗人离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江外”指长江以外的地方。“宕渠”在今四川省资中县东南。“文鳞”指鱼鳞,比喻朋友之间的情谊。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政治上的遭遇所产生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哀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