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芦得种庭轩下,翠色虽新野色销。
要待九秋风雨后,冷梢危叶作萧萧。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写作背景及语言特点等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读懂文章大意,明确主旨,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本题要求赏析“芦”的译文,并指出其翻译的准确性。首先明确“芦”的译文,“庭轩下种芦得新翠”,意思是在庭轩之下种下了芦荻,长出了新绿的枝叶;“翠色虽新野色消”,意思是虽然芦荻新长出翠绿色,但是野草已经枯黄,被风吹散了。“要待九秋风露后,冷梢危叶作萧萧”,意思是等到九月秋风霜降之后,冷枝上摇动着的树叶就会发出萧萧之声。最后一句“萧萧”指风吹过树叶发出的声响。“芦”是这首诗的题目,诗中主要描写了庭轩下的芦荻,写出了它刚长出新绿的枝叶,而野草已经枯黄凋谢的景象,最后以芦荻摇动时发出的声响收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希望看到秋天美景的心情。

【答案】

(1)
庭轩下种芦得新翠,
翠色虽新野色销。
(2)
要待九秋风露后,
冷梢危叶作萧萧。
译文:
庭院轩下种下芦荻,刚刚长出嫩绿的枝叶。虽然芦荻新长出翠绿色,野草却已枯黄凋谢。
等到秋风吹过的时候,冷枝上飘动的叶子会发出萧萧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罢知州任满归里时,诗人以庭轩下种芦荻,刚长出翠绿色,而野草已枯黄凋落为起兴之笔,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惆怅之情。
首句先写庭轩下种下芦荻,刚刚长出嫩绿的枝叶。这两句是说,庭院轩前种上了芦荻,刚刚长出了嫩绿的芦叶,可是野草却早已枯黄凋零。这是写景,是起兴。次句承首二句写,说虽然芦荻新长出翠绿色,但野草却已枯黄凋落。这是写物,是正兴。第三句再写,到了秋天,一阵秋风过后,那芦荻上摇动的树枝就会发出萧萧的声音。这里又回到开头所写的庭园里的芦荻,由眼前所见的芦荻写到心中所想的芦苇。这样一转,就从眼前的景物转入了心中的感慨,使全诗有了抒情的成分和意境。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自然流畅。诗中写景有层次,先写庭园中的芦荻,接着写野草,最后写秋风中的芦荻。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诗中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