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被尉荐,走马赴关西。
西人待贤相,抚育庶有宜。
羌膻污右鄙,秦陇含创痍。
健将贪屯聚,砦栅犹鳞差。
四年结不解,粮饷先自疲。
兵分势已弱,贼入纵横驰。
营阵讫不立,安得张吾师。
比来守御计,尚复纷相訾。
子今位苦下,何由能奋奇。
悉力字羸瘼,姑守簿书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技巧及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词内容,理解诗词主旨,然后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注释和提示来分析,最后写出自己的观点态度即可。此题属于综合考查型试题,考查的角度是“分析概括作者在作品中的观点态度”。

【译文】

你的儿子被县尉举荐为人才,骑马前往关西。

西部的人们等待贤相,安抚养育应有所适宜。

羌族兵膻污右鄙,秦陇含创痍。

健将贪婪屯聚,砦栅犹鳞差。

四年结不解,粮饷先自疲。

兵分势已弱,贼入纵横驰。

营阵讫不立,安得张吾师。

比来守御计,尚复纷相訾。

子今位苦下,何由能奋奇。

悉力字羸疴,姑守簿书期。

注释:

①之子:你的。②被:介词,被推举为人才。③走马赴关西:骑马赶赴长安。④抚育:抚恤养育。⑤羌膻:指少数民族的骚扰侵掠。含:包容。⑥秦陇:指关中一带。⑦屯聚:驻军驻守。⑧鳞差:形容寨栅像鱼鳞般密集。⑨四年结不解:四年时间未能解决。⑩粮饷先自疲:军需供应因久战而耗尽。⑪兵分势已弱:兵力分散,形势已趋衰弱。⑫贼入纵横驰:敌人四处奔逃,横行肆虐。⑬营阵讫不立:军营不能立即建立起来。⑭安得张吾师:如何施展我的才能呢?⑮比来守御计:近来防守抵御的谋略。⑯尚复:还。⑰子今:你现在。⑱苦下:地位低下。⑲何由:怎样能够。⑳悉力:尽心尽力。㉑羸疴:羸病,虚弱多病。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篇写平陆知县尹象先儿子尹子赴长安应试,临行前勉励他不要灰心丧气,要为国家效力;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尹子前途的担忧之情。

首联点出“赴关西”这一行动,并交待了他赴任的原因——被县尉荐拔。

颔联转入对尹象先及其治下军民生活状况的描写。“西人待贤相”,这一句既表明了尹象先在西部的地位,也暗寓了诗人对尹象先后来的期望,希望他能安抚治理好西部地区的人民,让百姓安居乐业。而“抚育庶有宜”一句,则进一步表明了诗人对尹象先治理西部的期盼,同时也暗寓了他对西部民众疾苦的关心。

颈联直接抒发诗人对尹象先的劝勉之意。“羌膻”句意谓羌族兵患已经严重到影响到了关中地区,而秦陇地区更是饱受战争之苦,民不聊生。“秦陇”二地的百姓遭受如此深重的痛苦,自然需要有人站出来替他们排忧解难。“健将”两句则从军事角度出发,指出由于战事频繁导致军队疲惫不堪,因此很难再发挥应有的作用,也就无法施展尹象先的军事才能了。诗人在这里既表达了对尹象先的担忧,更寄寓了对他的鼓励。

尾联转向对尹象先个人的劝勉与安慰。既然眼下局势艰难,那作为地方长官的尹象先又怎能只顾自己安逸享乐,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呢?所以诗人劝慰道,你就暂且安心做你的官吧,好好处理日常的公事,等一切稳定下来再说。但这样的安慰并不能消除诗人的忧虑,因为他知道,眼下国家的局势非常危险,一旦发生变故,那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诗人又劝慰道,你一定要竭尽全力去救治那些体弱多病的百姓,让他们早日恢复健康,这样才能更好地保家卫国。

这首诗以送别的形式抒写边塞将士之艰苦生活以及国家危亡之忧,情致悲切,意境苍茫。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风格沉郁悲壮。

【答案】

(1)之子被县尉荐,走马赴关西。

西人待贤相,抚育庶有宜。

羌膻污右鄙,秦陇含创痍。

健将贪屯聚,砦栅犹鳞差。

(2)四年结不解,粮饷先自疲。

兵分势已弱,贼入纵横驰。

营阵讫不立,安得张吾师。

(3)比来守御计,尚复纷相訾。

子今位苦下,何由能奋奇。

悉力字羸疴,姑守簿书期。(译文见上)

(4)此诗以送别形式抒写边塞将士之艰苦生活及国家危亡之忧,情致悲切,意境苍茫。全诗语言简练,风格沉郁悲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