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风吹客梦,西落剑南天。
自问何为尔,官牒见婴缠。
遽传非久舍,黎明徒御喧。
俯轮千仞底,仰辔百寻巅。
凭高一以眺,野气正苍然。
崖奔仆僵树,湍躁啼荒泉。
羁禽易去木,奔麇不择阡。
抚物重增叹,去邦邈以绵。
何为久行役,坐使欢心捐。

【赏析】

此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冬,诗人由长安出发赴四川剑南作幕时所作。

“次陕郊”,首句点题。次,是停、歇的意思。陕州,今陕西商县,古称陕郊。

“惊风吹客梦,西落剑南天”两句承“惊风”而来。李白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不平,但他总是能以超然的态度面对这一切,如这两句所表现的,就是他的胸襟。在“惊风”中醒来,他不禁会问:自己究竟为何而奔波劳碌?“何为尔”三字,正是诗人当时心声的写照。“西落”,即太阳偏西,天色已晚,暗示着旅途的艰辛和时间的流逝。“剑南”指今四川剑阁以南地区,这里也是诗人贬谪之地。

第三联“自问何为尔,官牒见婴缠。”是全诗的重点所在。这里,诗人以诘问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困惑和不满:“我为什么要这样奔波忙碌呢?”因为官场的文书已经像婴儿一样缠绕住了我。这里的“婴缠”,既指文书,也比喻人情世故的纠缠。

第四联“遽传非久舍,黎明徒御喧。”是说,忽然听说官府不久要来征调,黎明时分车马喧闹不已。这里的“遽传”,“忽闻”,都是突然听到的意思;“非久舍”,“徒御喧”则表明征召之事来得突然且令人焦虑不安。

第五联“俯轮千仞底,仰辔百寻巅。”写诗人登车后所见之景。车轮下有万丈深渊,马缰上又有百尺高崖。这是一幅极富动态感的画面,诗人用简练的笔墨刻画了一幅生动的景象。

第六联“凭高一以眺,野气正苍然。”诗人站在车上,凭栏远眺,只见远处原野茫茫一片,苍茫之气扑面而来。这里的“凭高”是动词,意为站在高处放眼远望。

接下来的八句诗,是诗人对旅途所见景物的描绘。“崖奔仆僵树,湍躁啼荒泉。”山崖间奔流着急湍的水,水声激越地唱着歌,仿佛在向荒野的泉水倾诉自己的哀怨。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自然景物以生命力。“羁禽易去木,奔麇不择阡。”鸟儿容易离开树木,麋鹿却不怕乱石纵横的山路。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旅途的艰辛。

最后四句是诗人对自身遭遇的描述:“抚物重增叹,去邦邈以绵。”面对眼前的一切,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抚物而叹。离别故国,时间已经很长了,不知还有多少日子才能回到故乡。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动人。前六句写行程的艰难,后六句写对故国的思念。全诗结构紧凑,一气呵成,读起来流畅自如,富有节奏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