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圃如燔木叶黄,火轮从早出扶桑。
伫观罪己侔汤德,更愿求言举汉章。
冤死岂能无孝妇,当烹应复有弘羊。
可怜野老吞声哭,此意何由达上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棣的《忧旱》,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第1句:田圃如燔木叶黄,火轮从早出扶桑。

  • 田圃:指农田和菜园,比喻为农作物提供灌溉的地方。
  • 如燔:好像燃烧一样。
  • 木叶黄:树木的叶子变黄了,暗示季节进入了秋天。
  • 火轮:古代神话中太阳的别称,这里指太阳。
  • 从早出扶桑:太阳从东方升起,扶桑是古代对日出处的称呼。

第2句:伫观罪己侔汤德,更愿求言举汉章。

  • 伫观:长时间地观察或思考。
  • 罪己:反省自己的过失。
  • 侔(mu):相等的意思。
  • 汤德:商朝末年,商王纣暴虐无道,周武王起兵讨伐,灭商建立周朝,被后人称赞其德行高尚。
  • 举汉章:汉代皇帝提倡直言进谏,鼓励人们上书陈述意见。

第3句:冤死岂能无孝妇,当烹应复有弘羊。

  • 冤死:形容无辜被处死。
  • 无孝妇:没有孝顺的母亲。
  • 当烹:应该受到烹煮的命运。
  • 弘羊:汉武帝时期的理财大臣,以理财有功著称,但也被批评为贪婪。

第4句:可怜野老吞声哭,此意何由达上苍。

  • 野老:乡村中的老人。
  • 吞声哭:默默无声地哭泣。
  • 此意何由达上苍:这种悲痛的心情,如何才能传达给高高在上的神灵呢?(这里的“上苍”是对神灵的尊称)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旱情的忧虑和对天灾人祸的关注。诗人通过描绘田野的景象、太阳的光芒、历史人物的行为等元素,来表达对干旱造成的损害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想要直言进谏的愿望,希望能够引起皇帝的重视,解决旱灾问题。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