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住已厌,又却过江西。
急雨投泾县,穷秋渡赏溪。
稻田犹少水,山路已多泥。
珍重高僧意,求诗索自题。
注释:
题泾县水西 ——在泾县的西边。水西,地名,在今安徽省。
江东住已厌,又却过江西。 ——江东已经住了很长时间,现在又要返回去。江东、江西,泛指南方。
急雨投泾县,穷秋渡赏溪。 ——急雨倾泻而下,秋天渡过赏溪(即赏心亭)。泾县,古县名,在今安徽省。
稻田犹少水,山路已多泥。 ——田里的水还没有被淹没,山路已经被泥泞所覆盖。
珍重高僧意,求诗索自题。 ——珍重高僧的厚意,请他为我写一首诗并题在我的作品旁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江南一带游历时所作。诗人以“题泾县水西”为题,抒发了他对江南山水的喜爱之情。
首句“江东住已厌,又却过江西”,表明诗人在江东已经住了很长的时间,现在又要返回去。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留恋之情,也透露出他想要远离喧嚣,寻找一个宁静的地方居住的想法。
第二句“急雨投泾县,穷秋渡赏溪”,描绘了一幅江南秋景图。急雨倾泻而下,给江面上增添了几分生机;而秋天则让人感到一丝凉意,使人更加思念家乡。这里的“泾县”和“赏溪”都是江南一带著名的景点。
接下来的两句“稻田犹少水,山路已多泥”,则是进一步描绘了江南的水乡特色。稻田中的水并不多,而道路上的泥泞则更加严重。这两句话形象地描绘出了江南水乡的特点——土地贫瘠,人们为了生存而努力耕作。然而,这种艰苦的生活也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辛酸和无奈。
最后两句“珍重高僧意,求诗索自题”,则是诗人对高僧的感谢之情。高僧的教诲让他受益匪浅,而他却只希望高僧能够为他写下一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这是诗人对高僧的尊重和感激之情的体现。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南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孤独和无助,以及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