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雨翻檐急,残花落案频。
春光一梦过,物态逐时新。
旧识嵇康懒,兼随原宪贫。
南邻鼓唤客,知是可怜人。

诗句释义

1 京师雨春: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京城景象。”京师”通常指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这里的“雨”可能是指春雨或细雨,”春”则明确指出季节是春季。

  1. 骤雨翻檐急:描述了一场突然而猛烈的春雨,雨水打在屋檐上显得急促。”骤雨”强调了雨势的迅速和突然。
  2. 残花落案频:形容庭院中花朵凋谢的景象,花瓣落下频繁,落在了桌上。”残花”指的是已经凋谢的花朵,”落案”则进一步描绘了花瓣落地的情景。
  3. 春光一梦过:春天的美好时光如同一场梦,转瞬即逝。”一梦过”意味着春天的美好仿佛是一场短暂的梦境。
  4. 物态逐时新:随着时间的变迁,万物呈现出新的面貌和状态。这里的“物态”指的是各种事物的状态,包括自然景观、人文环境等。
  5. 旧识嵇康懒:提到了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嵇康,他以不拘礼法、性格懒散著称。
  6. 兼随原宪贫:同时,这里也可能在提及另一个古代的人物,原宪,一个被孔子称为“贫而乐道”的人。
  7. 南邻鼓唤客:描述了南边的邻居家中有客人正在被召唤。这可能意味着家中有人外出办事或者有其他原因需要召唤客人。
  8. 知是可怜人:最后一句可能是对南邻召唤客人的原因的一种推测或感叹,表达了对南邻家的同情和怜悯之情。

译文

京城春雨如注,屋檐下雨水急促倾泻;残花纷纷落下,点缀了桌面。春光短暂似梦,万物更迭更新。历史人物嵇康,个性懒散;原宪虽贫,却乐于其道。邻居家中有客在呼唤,想必是去拜访别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京城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从春雨到残花,从春光到物态,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和对邻里生活的观察,诗人展现了他对周围世界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整首诗既展示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