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下长淮百尺深,亭前双树老侵寻。
暮云秋雁且南北,断垄荒园无古今。
露草欲随霜草尽,归樯时度去樯阴。
秋风未满鲈鱼兴,更有江湖万里心。

【解析】

题,写景。淮,河流。长淮,指淮水。深,指水深。侵寻,侵蚀。秋雁,指南来北归的大雁。垄,指田间田畔的土埂。古今,泛指时间久远。露草,指秋天已到而未被霜冻的草。鲈鱼兴,指游子思乡之情。万里心,指远大志向。

译文:淮水的堤坝下百尺深,淮水两岸的树老枝残。黄昏时天空中的云彩像南飞北归的大雁,田间土埂上的荒草也无古旧之态。露水将要和秋霜一起消失,归帆不时地在樯影中掠过。秋风尚未吹满我的思乡之情,心中却怀有江湖万里之志气。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描写作者在淮上亭子里眺望江边景色所生发的感慨。

“亭下长淮百尺深,亭前双树老侵寻”。诗人首先描绘出一幅画面:淮河之滨的高台上,建有一座亭子,俯瞰着波涛滚滚、水天一色的长江;亭前有两棵参天大树,它们伫立在这里已经很长时间了。“亭下”、“亭前”是写位置,表明此亭子建于淮河边上,紧靠大江之滨;“长淮”、“双树”,是写景物,突出了淮河的广阔、水流的汹涌和岸边树木的高大茂盛。这两句诗既写出了亭子的具体位置,又写出了淮河之滨的环境特点,为下文的抒发感情作了铺垫。“暮云秋雁且南北,断垄荒园无古今。”诗人进一步写景:傍晚时分,天边飘浮着几朵薄云,几只大雁正向南飞去,往北而去的雁儿似乎还在盘旋。田间的土埂上,长满了荒草,它们在秋风中摇曳,但草木的枯荣已无法与岁月相比。“暮云”、“秋雁”,是写景物,突出天气和景象的变化;“南北”、“古今”,是写时空,说明时间的推移,景物的变化。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幻,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露草欲随霜草尽,归樯时度去樯阴”。露水将要和秋霜一起消失,归船时时地在桅杆的影子中驶过。“露草”、“霜草”,是写景物,突出了季节的交替;“归樯”、“去樯阴”,是写动作,说明船只在江面上行驶的情况。这两句诗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描写了景物,进一步表现了景物的变迁,同时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归樯”、“去樯阴”,是写动作,说明船只在江面上行驶的情况。这两句诗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描写了景物,进一步表现了景物的变迁,同时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归樯”、“去樯阴”,是写动作,说明船只在江面上行驶的情况。这两句诗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描写了景物,进一步表现了景物的变迁,同时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秋风未满鲈鱼兴,更有江湖万里心。”秋风还没有吹起我的思乡之情,我心中却怀着壮阔无边的志气。“秋风未满鲈鱼兴”,是说虽然秋风尚未到来,但我的思乡之情已开始萌动;“更有江湖万里心”,是说尽管我内心充满思乡之情,但我心中却有更加宏伟的抱负。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事业的追求。

本诗写景细腻生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充分体现了王昌龄边塞诗的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