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公心似山堂石,误落人间几案间。
今日风光已相负,看朱成碧未能还。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结构和内容。
- 诗句解读:
- “观宁子仪朝奉山堂诸石三绝”:这句表明了诗人观看了“宁子仪”(假设的人物或事件)所朝奉的山堂中的三块石头。
- “知公心似山堂石,误落人间几案间”: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宁子仪(或者相关人物)的某种情感,认为他的心性像山堂里的石头一样坚定、坚硬。同时,也暗示了这些石头原本应该放在更崇高的地位,而不是被放置在低贱的地方。
- “今日风光已相负,看朱成碧未能还”: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不满和遗憾,认为现在的景象已经与原来的期望相违背了。这里的“看朱成碧”是一个比喻,形容事物发生了变化,颜色从红变成了绿。而“未能还”意味着这种变化无法回到原来的样子。
- 译文:
- 观看宁子仪朝奉的山堂中的三块奇石。
- 知道您的心志如同山堂中的石头一样坚定不移,却不幸落入尘世,被置于低贱之地。
- 现在的环境与原先的期望不符,红色已经变成绿色,就像这石头一样,无法恢复原有的面貌。
- 关键词注释:
- 宁子仪:假设的人物,可能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一种理想状态或者某种象征。
- 山堂石:指的是宁子仪朝奉的山堂中的石头,象征其坚定不移的品质。
- 误落人间几案间:暗示这些石头本应处于更高的地位,但现在却被放置在低处。
- 今日风光已相负:意味着现在的环境已经不再是当初的理想状态,与最初的期待相悖。
- 看朱成碧未能还:形容事物的变化,颜色从红变绿,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赏析:
这首诗通过观察和想象,展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或人物品质的赞美与期待。诗中通过对石头的描述,隐喻了对某人或某事的深厚情感。同时,也揭示了现实中的不完美和变化无常。通过对“今日风光已相负”的感慨,诗人传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变化的忧虑。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含蓄,通过对石头的描绘和对现状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考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