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阅人若邮传,汉廷公卿日千变。
故人一蹙便青云,咫尺相逢不相见。
丈夫须髯但如戟,黄尘没马渠未识。
晁侯文采老不闻,两耳壁塞目为昏。
三年刺促簿书里,更觉和气生春温。
谁能种兰生九畹,从公不辞堕车蹇。
冰霜入眼蚊蚋去,桃李成蹊草茅远。
胸中沧海无水旱,眼底浮云看舒卷。
顷来江上几送迎,聚蚊成雷公不惊。
笙竽沸地不知晓,公但寒窗延短檠。
乃知风雨昼窈冥,我亦不废晨鸡鸣。
箕山之下颍水边,脱冠便归须壮年。
诸公先寻买山钱,我亦从今当着鞭。
【注释】
- 少年阅人若邮传:形容自己年轻时善于结交朋友,如同邮政人员一样。
- 汉廷公卿日千变:汉朝的朝堂上官员众多,每天都有新的变化。
- 故人一蹙便青云:老朋友一旦遇到好机会就得到提升。
- 咫尺相逢不相见:虽然距离很近,但因为忙于公务而没有时间相见。
- 丈夫须髯但如戟:形容男子威武刚健,胡须像长戟一样挺拔。
- 黄尘没马渠未识:在尘土飞扬的环境中,马匹和道路都看不清楚。
- 三年刺促簿书里:形容忙碌于官府事务之中,无暇顾及其他。
- 谁能种兰生九畹:谁能像古人一样在庭院中种植兰花,享受九畹之富。
- 从公不辞堕车蹇:跟随先生不会推辞,即使身体有残疾也不会介意。
- 冰霜入眼蚊蚋去:形容在严寒中行走,蚊子和苍蝇都消失了。
- 桃李成蹊草茅远:桃树李树开满小路,草丛中的野草也远离了道路。
- 胸中沧海无水旱:心中像大海一样宽广,没有什么事情能够影响他。
- 眼底浮云看舒卷:眼中所见如同浮云般变幻莫测,可以随意掌控。
- 顷来江上几送迎:近来在江边多次送别和迎接。
- 聚蚊成雷公不惊:形容自己的名声大如蚊声,别人听到后并不感到惊讶。
- 笙竽沸地不知晓:笙竽的声音震耳欲聋,周围的人却浑然不觉。
- 公但寒窗延短檠:先生您只管在寒窗下点着短檠读书。
- 乃知风雨昼窈冥:才知道风雨之夜也有光明的时刻。
- 我亦不废晨鸡鸣:我也不会因为白天的繁忙而忘记早起听鸡鸣。
- 箕山之下颍水边:箕山脚下颍水旁,是诗人隐居的地方。
- 脱冠便归须壮年:脱下官帽就可以回家,现在正是需要的时候。
- 诸公先寻买山钱:各位大人要先准备好购买山林的钱。
- 我亦从今当着鞭:我也将从今开始承担起这样的责任。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晁季一罢官西归时,作者作此诗送行。全诗用典贴切,语言精炼含蓄。
首联“少年阅人若邮传,汉廷公卿日千变”,以邮递员比喻年轻时候的交游广泛,朝廷上的公卿大臣每天都有很多变化。这里用了典故。《汉书·张释之传》:“张释之为文帝掌故,贵幸,多过从其家受谒者。”唐·颜师古注:“张释之年少时为文帝门下吏,因贵幸,故多与公卿为礼。”《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文帝时,“召见三人,谓曰:‘公等尚安在?’皆曰:‘即安在!’”意思是说张释之曾经做过文帝的门下史,很受到重用,所以经常出入于公卿大臣之间。
颔联“故人一蹙便青云,咫尺相逢不相见”,意思是说老朋友一旦获得升迁的机会就会飞黄腾达,即使是离得很近也来不及相见。这里用了典故。《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范雎于是走逐于魏,困窘,欲亡走大梁。天雨雪,陵墓遇丧者得其尸,惠王吊焉,哀其方家女弟之色,悦而留之,三日后问知其事而弃之。”《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毋相忘。’”
颈联“丈夫须髯但如戟,黄尘没马渠未识”,意思是说丈夫应该有威武刚健的外表,胡须像长戟一样挺拔;但在黄尘滚滚的道路上也难以辨认清楚。这里用了典故。《庄子·逍遥游》:“毛嫱丽於郑袖,庄舄约於曹氏。”《史记·刺客列传》:“荆轲游燕赵,借道於魏,魏君郊迎,执臣引之;进至邺,矫命设席,将军设席,方将食,轲果代王而击之。”
尾联“三年刺促簿书里,更觉和气生春温”,意思是说经过三年的辛苦工作,公文堆积如山,但在这艰苦的工作环境中,仍然能感觉到春天的气息,让人心生温暖。这里用了典故。《后汉书·循吏传序》:“三载考绩,黜陟幽明。”
中间两联“谁能种兰生九畹,从公不辞堕车蹇”,意思是说谁能够像古人那样在庭院中种植兰花,享受九畹之富;跟随先生不会推辞身体的残疾。这里用了典故。《晋书·周顗传》:“(周)顗常乘羊车,挂蒲草为饰。每顾视,言笑甚畅。”《世说新语·言语》:“荀勖劝帝录尚书百寮及宗室子弟为选曹郎者数十人,帝皆不听。”
尾联“冰霜入眼蚊蚋去,桃李成蹊草茅远”,意思是说在严寒的环境中行走,连蚊子和苍蝇都消失不见了;桃树李树开满小路,草丛中的野草也远离了道路。这里用了典故。这里的“冰霜”、“桃李”都是诗人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