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秋生郊原,快雨洒庚伏。
曲肱访幽睡,朝梦不可续。
开门招此山,爽气满岩谷。
村蹊没衰草,古院蟠翠木。
东行得幽亭,小径来已熟。
下有十里濠,暑退万荷绿。
恨无沽酒钱,一醉起枵腹。
人生要快意,岂止寄幽独。
若看后池蛙,声韵故不俗。
怡然供清欢,何必丝与竹。

【注释】:

  1. 六月初三日雨后步至城东:六月初三下雨,雨后的早晨我走到城东。
  2. 凉秋生郊原,快雨洒庚伏:凉爽的秋天降临在郊野,疾风暴雨像夏天的烈阳。
  3. 曲肱访幽睡,朝梦不可续:我倚着手臂,想找个角落小憩一下,可是早晨的梦境无法延续。
  4. 开门招此山,爽气满岩谷:打开门来迎接这山林,清爽的气息充满了山谷。
  5. 村蹊没衰草,古院蟠翠木:村庄的小路被枯萎的草淹没,古老的院子长满了苍翠的树木。
  6. 东行得幽亭,小径来已熟:向东行,找到了一个幽静的小亭,小路上已经走过很多次了。
  7. 下有十里濠,暑退万荷绿:下面有十里宽的水渠,夏天炎热过去后,万朵荷花变得碧绿。
  8. 恨无沽酒钱,一醉起枵腹:只希望能买到酒钱,喝醉之后醒来肚子空空如也。
  9. 人生要快意,岂止寄幽独:人生应当追求快乐,怎么能只是寄情于孤独呢?
  10. 若看后池蛙,声韵故不俗:如果去看池塘里的青蛙,它们的叫声自然不显得庸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雨后天晴后,来到城东的一个幽静小亭所创作的。诗中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联“六月初三日雨后步至城东”描写了诗人在六月初三下雨后,步行到城东的情景。这个开头既点明了时间,又为下文的描写奠定了基调。

颔联“凉秋生郊原,快雨洒庚伏”描绘了秋季的郊野景色,以及疾风骤雨的景象。这里的“凉秋”和“快雨”分别指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而“庚伏”则是指夏季的烈阳。诗人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绘,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动态感。

诗人转向内心的情感体验。“曲肱访幽睡,朝梦不可续”表现了诗人想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休息的愿望,但却因为梦境无法延续而感到无奈。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颈联“开门招此山,爽气满岩谷”描绘了诗人打开门迎接山间景色的画面。这里,诗人用“招”字来形容自己的态度,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喜爱和向往。同时,“爽气满岩谷”也形象地描绘了山间清爽的空气和美丽的景色。

诗人继续描绘自己的所见所感。“村蹊没衰草,古院蟠翠木”描述了村庄的小路上没有枯萎的草叶,古老的院子里长满了青翠的树木。这两个句子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细节,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诗人所处的环境。

诗人转向自己的行动和感受。“东行得幽亭,小径来已熟”描绘了诗人向东行走,最终找到了一个幽静的小亭子。而“下有十里濠,暑退万荷绿”则描述了小亭下宽广的水渠和夏天过后万朵荷花变得更加绿的情况。这两联诗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在尾联中,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期望。“恨无沽酒钱,一醉起枵腹”反映了诗人对于不能买酒钱以解酒瘾的遗憾。而“人生要快意,岂止寄幽独”则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追求,即不仅要追求个人的快乐,也要享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刻。

最后一句“若看后池蛙,声韵故不俗”则是诗人对生活的一种期待和想象,他希望看到池塘里的青蛙,它们的声音自然而不庸俗。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