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臣杀其父,身亦烹楚国。
世民杀其兄,亦未妨大福。
以此知报应,未必在此时。
此时虽无他,终久君试思。
商臣杀了他的父亲,自己也被烹煮在楚国;
李世民杀了他的兄长,也未妨害到大福;
由此可知报应,不一定在此时发生;
此时虽无他事,终久君须试思。
注释:
- 戒杀八首:这是一首关于“杀”的诗,共有八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在表达一种对“杀”的不同看法和态度。
- 商臣杀其父:商臣是春秋时期的一个暴君,他曾下令杀害自己的父亲。在这里,作者借商臣之口,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谴责。
- 身亦烹楚国:商臣被杀后,他被烹煮在楚国,这象征着他的罪行被彻底揭露,最终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 世民杀其兄: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曾下令杀死了自己的兄长。这里作者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李世民行为的支持和赞赏。
- 亦未妨大福:虽然李世民杀了自己的兄长,但他也因此得到了更大的权力和地位,成为了一代名君。这里的“大福”指的是李世民所获得的荣耀和利益。
- 以此知报应:作者认为,无论是商臣还是李世民,他们的报应都是他们的行为所导致的。这里的“报应”是指因果报应。
- 未必在此时:作者认为,报应并不一定发生在他们被杀的这一刻,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显现。这里的“此时”指的是他们被杀的时刻。
- 终久君须试思:作者最后提醒读者,无论何时,我们都应时刻警醒,不要做出伤害他人、违背道德的行为。这里的“君”指的是读者自己或社会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