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庚戌正月尾,阳山雨雹大如李。
疾雷先驱风御随,顷刻云屯遍千里。
初疑地轴开九渊,固阴惊蛰神龙起。
又恐帝出发震怒,下扫炎荒除疠鬼。
破窗穿牖□□横,触石摧林势难比。
疑是晓色方窥檐,惨澹复黑迷巾履。
披衣欲兴还就枕,𥔀磕崩腾喧两耳。
吾君圣德过成康,胡虏凭陵殊未已。
中原郡邑半丘墟,铁骑犹思犯南鄙。
安得天威假庙谟,恢复两河端可俟。
【译文】
建炎庚戌(宋高宗绍兴二年,公元1128年)正月尾,阳山下起了大雹子。
疾雷先导,狂风相随,顷刻间云团聚集遍千里。
起初怀疑地轴开裂,九渊打开,阴气惊蛰,神龙起舞。
又恐怕天子愤怒,发兵北击,扫荡炎荒,除灭疠鬼。
破窗穿牖,横飞如梭,摧石毁林,势比天崩。
疑是晓色方窥檐角,惨澹复黑,迷蒙难辨,使人心神不定。
披衣欲起而就枕,𥔀磕声鸣叫,震耳欲聋。
我君圣德超过成康,胡虏凭陵却未已时。
中原郡邑大半为丘墟,铁骑还思犯南鄙。
安得天威假庙谟,收复两河端可俟。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借咏阳山大雹之盛,抒发了忧国忧民之情。全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感情强烈。首联写雹大如李,突出其猛烈之势;颔联写雹的肆虐,“风御”一词,极尽其狂烈;颈联则通过想象,把天地万物都拟人化,写出了雹的威力之大;尾联由景及人,写百姓因受其害而惊恐不安。此诗以咏物寄寓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危难和民生凋敝的关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