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秀峰前见,林间忆语离。
游观如昨梦,换谢若晨炊。
柳絮飞千尺,残阳隐半规。
打包湖外去,探道就钳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描述了作者在独秀峰前见到昙珠和昙规两位禅师时的情景,以及他们在林间交流时的回忆。接下来逐句解读:
- 独秀峰前见,林间忆语离。
- “独秀峰前”指的是独秀峰,位于桂林的东北部,是桂林著名的旅游景点。
- “见”表示作者在这里看到了昙珠和昙规。“林间忆语离”描绘了他们之间的对话和回忆。
- 游观如昨梦,换谢若晨炊。
- “游观”可能是指游览或观赏,这里的“梦”比喻为虚幻、不真实的感受。
- “换谢”可能是指变化或替换,这里可能是指时间的流逝。
- “若晨炊”指的是早晨的炊烟,这里用来比喻时间的美好。
- 柳絮飞千尺,残阳隐半规。
- “柳絮”指的是柳树上的柳絮,飘飞在空中,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景象。
- “千尺”形容柳絮飞得很高,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 “残阳”指的是夕阳,这里用来形容夕阳西下的景象。
- “隐半规”意味着夕阳的余晖只照到一半天空,给人一种美丽而宁静的感觉。
- 打包湖外去,探道就钳捶。
- “打包”在这里可能是一个双关语,一方面可以理解为收拾行李准备离开,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将美好的景色打包带回家。
- “探道就钳捶”可能是在表达作者对探索自然之美的决心和勇气。这里的“探道”指的是探索自然规律,“就钳捶”则是一种比喻表达,意指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定态度。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独秀峰前的场景和与禅师的对话,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游观如昨梦”、“柳絮飞千尺”、“残阳隐半规”等,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夕阳的余晖。同时,诗中的关键词“就钳捶”也寓意着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定态度。整首诗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了哲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