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马系乔木,携筇到上方。
江花迷枉渚,野竹乱鸣榔。
石灶怀桑苎,洼尊忆漫郎。
吾生真寄傲,佛地欲深藏。
【注释】
病马:指诗人自己。系乔木,系住乔木上的马。筇:竹枝。上方:指上方寺。枉渚:曲曲折折的江流。漫郎:指作者的朋友杨漫郎。佛地:佛教圣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于寿春时所作,写他闲居无事,常去龙山、寿寺、上方寺一带游玩,并作诗留念的情景。全诗以记游为主,而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归隐山林的闲适之情。
首句“书龙寿寺煮泉亭壁”,写诗人游览龙寿寺,在煮泉亭壁上题诗。龙寿寺位于寿春城南三十里,山上有龙王庙、寿佛殿、龙王井、龙女塔等古迹;山下有石鼓、石笋、石柱等奇石,还有“一池三潭”和“煮泉亭”等景观,为寿春名胜。
第二句“病马系乔木,携筇到上方。”描绘了一幅诗人带着筇杖去上方寺游玩的情景。筇杖是手执的竹子做的拐杖,这里代指拄着拐杖的老人。
第三句“江花迷枉渚,野竹乱鸣榔。”写的是诗人在江边的枉渚欣赏美丽的江花和聆听江边野竹的响声。枉渚,即曲曲水边的小洲,泛指江边的沙洲或小岛。江花,泛指江中的花朵,即江花烂漫。鸣榔,打船桨时发出的声响。
第四句“石灶怀桑苎,洼尊忆漫郎。”“石灶”,指上方寺中和尚烧饭用的石头炉灶。桑苎,指用桑叶做柴煮饭用的筐子,比喻隐居生活。洼尊,指酒坛口朝下,酒液流进洼地里的酒壶。漫郎,指作者朋友杨漫郎。
末两句“吾生真寄傲,佛地欲深藏。”诗人感叹自己一生都像鸟儿一样高傲自在,而要归隐深山佛地,与世无争。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龙寿寺煮泉亭壁上题诗、游览上方寺、观赏江花野竹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归隐山林的闲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