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史秦郎无检幅,笔端真有大夫辞。
追怀耆旧谁能继,况复赏音黄绢碑。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够对诗词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一定的了解和积累。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诗词鉴赏方法。《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诗人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后世作家追求的目标,也是历代文人不断追慕的楷模。“有怀雪堂旧游”就是以《诗经》中的现实主义精神来表达自己对先贤的敬仰之情。
“柱史秦郎”,指秦韬绪,字君章,唐玄宗开元末年宰相(716—740)。因任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而人称“三柄”。
“无检幅”句意为:秦先生的文章没有拘泥古板,笔锋真像大夫辞令。
“追怀耆旧”两句意为:我怀念那些德高望重的前辈,谁能继他的后尘呢?
“况复赏音黄绢碑”一句意为:何况又有黄绢碑上的赞美之辞呢!
赏析:
首联点明题旨:此诗写于诗人被贬为岳州司马期间,追念当年在长安任职时与友人秦韬绪的友谊。“柱史秦郎”,指诗人好友秦韬绪(字君章),唐玄宗开元末年宰相。
颔联直抒情怀:秦先生文章不拘古法,真有《尚书·大禹谟》中所说的“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的气概,其文风如大夫之辞令,铿锵有力,令人钦佩。
颈联抒发感慨:诗人想到自己与先贤们相比,实在难以自处,不禁慨叹道:“谁还能继承他们的遗志呢?”“况复赏音黄绢碑”句意谓:况且有黄绢碑上的赞歌。
尾联表露心愿:诗人希望有朝一日能再次出仕为官,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社会抱负,报答先贤们的厚爱。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风格朴素典雅,意境清新淡远,韵味隽永深远,体现了盛唐诗歌的雄浑豪放之风。
【答案】
有怀雪堂旧游
柱史秦郎无检幅,笔端真有大夫辞。
追怀耆旧谁能继,况复赏音黄绢碑。
译文:
柱史秦先生文章没有拘泥古法,笔锋真有《尚书·大禹谟》中所说的“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的气概,其文风如大夫之辞令,铿锵有力,令人钦佩。
追怀先贤谁又能继其后啊?何况还有黄绢碑上的赞美之辞呢!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被贬岳州司马期间,回忆了与秦韬绪的交游。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秦韬绪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